首页 > 文章详情

增强地方性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作者:
何俊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7061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民族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往往是在实践过程中潜意识地进行的,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朴素的民族生态观和实践往往具有可持续性,是政府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育乡土知识

作者简介:

何俊: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与农村自然资源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包括民族经济与生态发展、地方性知识与生态保护、环境政策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向。近五年来,在国际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共三十多篇,出版编著图书两部、丛书一套。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四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文章目录
·1.引言
·2.乡土知识的概念
·3.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4.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实践
  • 认知、宗教信仰与生物多性保育
  • 农业技术实践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育
  • 社区组织机制与生物多样性的保育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