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

作者:
郝时远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4919字
所属图书:
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解读和定义“民族”一词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多次引起讨论。在这些研究和争鸣中,学界同仁曾试图对“民族”一词的古代汉语例证及其含义进行研究,以期探求“民族”一词的中文源流。然而,由于中国古代文献浩若烟海,搜检“民族”一词的名词形式犹如大海捞针,以致“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史乘,出现于晚清且由日本传入之说成为学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有关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研究引起诸多学科的关注,加之“族群”(ethnic group)概念的流行及其取代“民族”一词的倾向,再次引起学人对这些词语追根溯源的兴趣,“民族”一词见诸中国史籍的例证也渐次显现,40432128“民族”一词在中文近代文献中出现的例证也推溯到了1837年。40432129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学界业已形成共识的观点有了更多的实证支持。

关键词:

中国日本民族源流

作者简介:

郝时远:男,蒙古族,内蒙古武川人,1952年08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研究员,博导。1970年04月参加工作,1973年0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部委员,研究员。1970年04月至1973年10月, 呼和浩特市郊区插队;1973年10月至1976年12月, 北京钢铁学院学生;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呼和浩特市第二机床厂技术员;1978年10月至1982年05月,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1982年05月至1985年0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人员;1985年05月至1988年04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副所长;1988年04月至1991年0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任;1991年02月至1996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正局级)(其间:1993年08评为研究员);1996年11月至1998年0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代所长;1998年09月至2009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后改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其间,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9年12月至2012年0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2012年0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章目录
·“民族”一词不见于古汉语,
·“民族”一词是中国古代文献固有的名词
·日文中“民族”一词的出现和使用
·中文“民族”一词传入日本的汉学背景
·中国现代民族(nation)观念受到日译西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