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9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内蒙古为例

作者:
阿妮尔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758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内蒙古的畜牧业关乎北方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生计生活、农村牧区发展甚至全国畜产品消费市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2019年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较平稳,在年末牲畜存栏量下降的情况下牛羊肉产量保持增长,“减羊增牛”战略初显成效,饲草料总体上较充足,农企利益联结进一步加强,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进展。不过,其中仍存在畜肉价格上涨过快、进口依存度高、产业化水平较低、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牧民难以从中获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关键词:

畜牧业内蒙古少数民族牧民收益

作者简介:

阿妮尔: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

文章目录
2019年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回顾
  • (一)内蒙古地区继续保持7000万头(只、匹、峰)的年末牲畜存栏量,五畜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畜牧业发展较为平稳
  • (二)畜牧业产值继续增加,牛羊肉、牛奶产量上升,猪肉、绒毛产量下跌
  • (三)畜肉价格全面上涨,牲畜及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 (四)可打草区面积增加,饲料总产量上升,饲用粮食种植面积大体上增长,饲草料产量较为稳定
  • (五)草畜平衡面积增加,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但低于全国水平
  • (六)一些畜产品品牌获得认定,展销会签约金额下降,养殖场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良种化有所推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加强
  • (七)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 (八)已披露数据的牧区、半牧区牲畜存栏量较为稳定,部分牧区畜产品产量波动较大
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优势产业发展存在风险,对奶类、肉类和牛的进口依存度高,绒毛产量大幅下跌
  • (二)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尚未产生品牌效应,且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牧民很难从中获益
  • (三)猪肉价格波动大,带动牛羊肉价格上涨,涨幅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食品烟酒类价格增速
  • (四)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稳定,但仍低于全国水平
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 (一)加大对奶业振兴的政策投入力度,保持散户奶类产量,稳定畜肉价格,保障国内畜肉市场
  • (二)在不断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的同时,提高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牧民的参与度
  • (三)创新、提升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草原生态补奖金额,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