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
作者:
尹虎彬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191字
所属图书: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1.67-78
安德明
张礼敏
祝鹏程
黄若然
摘要:
本文对“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的转向进行阐释,即民俗学由以往关注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转向价值论的探讨,更加关注的是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这反映出民俗学作为学科所面临的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性。因此,文章指出,实践的民俗学正在成为一种选择。
关键词:
生活实践
价值论
民俗学
范式论
作者简介:
尹虎彬:
相关报告
第二节 民俗学与思想史中的柳田学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民俗学学术伦理规范的善与恶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新媒介”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兼论“数码时代的民俗学”
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基于对22位民俗学者的访谈和个人的田野经验
钟敬文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的过程与趋势
民俗学是一门国学——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计划与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的认识
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
文章目录
·
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
·
作为社会实践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