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输血”与“造血”:新疆民族优惠政策的历史考察及思考

作者:
谢贵平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564字
所属图书:
西部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 总第9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在全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并实施民族优惠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有力地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民汉嵌入式聚杂居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优惠政策的弊端也开始日益凸显。新时期,国家必须转变理念,正确认识与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以增强边疆民族地区“造血”功能为最终目标,并逐步实现边疆地区由“族际主义”治理模式向“区域主义”治理模式的转变,才能有利于推动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

关键词:

民族平等民族优惠政策“输血”与“造血”

作者简介:

谢贵平: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边疆非传统安全研究。

文章目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民族优惠政策及其成效的历史考察
  •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时期(1949—1976年)
  •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新疆民族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不利于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二)极易使民族地区一些民众养成“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
  • (三)民族优惠政策执行的摇摆极易引起一些少数民族民众的不满
  • (四)高考优惠政策衍生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 (五)民族优惠政策也容易引发利益相关的汉族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
  • (六)民族优惠政策极易造成一些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冲突与矛盾
  • (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族优惠政策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
关于新疆民族优惠政策的新思考
  • (一)在新疆需要推行长期的民族优惠政策发展战略
  • (二)加强公共优惠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
  •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兼顾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平
  • (四)要谨防由民族优惠政策带来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冲突与矛盾
  • (五)要加强重点领域的具有“造血”功能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