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人群结合的结构性范畴:人群归类、身份认同与行动界限

作者:
孙旭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报告页数:
69页
报告字数:
48150字
所属图书:
集体中的自由——黔东南侗寨的人群关系与日常生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岑吾寨来讨论寨里寨外的人群结合的结构性范畴:房族、寨集体、年龄群体。文中先后介绍了不同的人群的聚合方式,其中包括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内向凝结、基于年龄的文化阶序和集体观念下的转换逻辑,指出这是一个人所处的多重的人际关系运作的规则。最后总结出个人的行动处在一种并不清晰的状态中,如何去定位自己,或者借着诸多原则赋予自身选择之意义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身份认同宗族侗族村寨人群关系集体观念

作者简介:

孙旭:新疆五家渠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人类学、族群与区域文化。先后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得法学学士(2009)、法学硕士(2011)和法学博士学位(2014)。长期关注清代中期以来贵州东南部都柳江流域侗族的社会组织、人群关系及其历史变迁。近期关心的研究问题包括“两高”(贵广高铁、夏蓉高速)修建和贯通背景下侗族社会整体变迁、都柳江流域侗族传统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创新、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侗族“款词”的收集和整理、无文字民族的历史观念。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房族: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内向凝结
  • 房族概说
  • 岑吾寨内的房族分合关系
第二节“宁老”与“腊汉”:基于年龄的文化阶序
  • 理想型的侗族年龄群体关系
  • 侗寨年龄群体关系转型:青年协会的成立与影响
第三节“寨子”:集体观念下的转换逻辑
  • 萨信仰:寨集体仪式展演和认同构建
  • 古楼象征:公共空间与集体秩序
  • 交往活动:侗寨之间的交往礼仪与竞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