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侗族传统“拦路”对歌习俗形成的文化背景分析

作者:
牛承彪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008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5年卷 第1期 总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侗族传统的“拦路”,是侗族村寨之间进行集体互访活动时,在村寨入口附近举行的一种迎客仪式。届时,隔着“拦路”用的长板凳和各种生活用具,主人与来客之间展开对歌,随着对歌的进展,障碍物被一一撤除,最后主人将客人隆重地迎进村寨。对于这个习俗,很早就有研究者关注和考察,但是很少有人对其特异性和形成原因提出质疑和分析。“拦路歌”描述的场景多为虚构,且“拦路”的理由荒诞不经,与迎客这一目的背道而驰,而来客也顺应主人一方虚构的场景来应答。这种近似儿戏的习俗形成,无疑有其文化背景。从多个角度分析“拦路”习俗形成的原因,可得出它源于侗族村寨的空间观念和原始信仰的结论。

关键词:

侗族村寨拦路歌大歌月也民俗信仰

作者简介:

牛承彪:牛承彪(1966~ ),男,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化。

文章目录
·“拦路歌”概况和问题的提起
“拦路”习俗的基本形态
  • (一)当代“拦路歌”
  • (二)传统“拦路歌”
“拦路”习俗诸要素分析
  • (一)“拦路歌”本身
  • (二)“拦路”的场域
“拦路”习俗产生的文化背景
  • (一)侗族村寨空间及其性质
  • (二)祛除邪鬼的法事
“拦路”习俗的功能
  • (一)“拦路”的障碍物
  • (二)“拦路歌”和“开路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