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为例

作者:
刘利群 张敬婕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590字
所属图书:
性别平等与文化构建(上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网络版2004~2008年“重阳节”当天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特点与问题,肯定了传媒在此议题报道上的探索与成绩。文章指出,由于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以及社会性别视角,涉老新闻的数量、版面编排、专版议题等方面均显薄弱,报道对象分性别选择不够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性别视角探讨了传媒促进老龄化议题、涉老新闻有效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

性别敏感涉老新闻年龄分层主体叙述

作者简介:

刘利群: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全国妇联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执委,第十三届常委。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张敬婕: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传播、跨文化传播。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抽样
  • 1.抽样对象的选择
  • 2.抽样方法
  • 3.框架分析
分析与结论
  • 1.报道面比较广
  • 2.报道角度目标性强
  • 3.被报道对象的角色差异和身份分层比较多样
  • 4.图文报道中,老年女性“出镜率”高于老年男性
  • 1.涉老议题新闻量仍显不足
  • 2.涉老新闻的专题报道数量少、内容单一
  • 3.对涉老新闻的报道敏感不够,版面编排不均衡
  • 4.报道对象的弱势社会地位被强化
  • 5.正面报道中,被报道对象的年龄身份和性别身份通常被刻意规避
讨论与建议
  • 1.借鉴国际经验
  • 2.加强政府立法与政策推动
  • 3.优化媒介机制,监督和倡导媒介自律
  • 4.提升老龄群体利用媒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