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主题与介入策略反思——以西南贫困地区综合社会工作介入项目为例

作者:
张和清 杨锡聪 古学斌 ZHANGHeqing YANGXicong GUXuebin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961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这篇文章是我们在中国西南地区一个村落从事社区发展项目的一点反思。我们在当地的项目为了配合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一同培训中国社会工作人员而设立的。在当中我们采用的是能力建设的模式,其目的是希望寻找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和探索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我们坚信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放置在中国后改革时期的政治经济脉络当中。

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首先我们介绍了田野的基本情况,并且提供一个后改革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背景。接着我们指出中国某些地区的地方经济政策其实是造成农村贫困的部分根源,同时这些经济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使得地方国家出现了认受性危机。面对中国农村这样的背景,我们讨论了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可行性与其内涵。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农村社会工作可能借用的介入模式,强调农村社会工作者运用这些模式背后的理念是为了提升当地民众的能力,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协调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发展主题介入策略

作者简介:

张和清:

杨锡聪:

古学斌:

ZHANGHeqing:

YANGXicong:

GUXuebin:

文章目录
中国农村在后改革时期所面对的问题
  • 1.专案所在村落——绿寨
  • 2.国家介入与农业发展的困境
  • 3.干群关系紧张,国家合法性出现危机
  • 4.农民自信心低落,出现身份认同危机
社会工作在绿寨的响应
  • 1.农村社会工作内涵和理念
  • 2.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点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反思
  • 1.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 2.以妇女为中心的社会工作介入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