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门”的定位与文化实践
作者:
高萍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1695字
所属图书:
家族的记忆与认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109-133
高萍
摘要:
本文关注的是“门”与家族认同的关系。首先,本文概述了“门”在西村的重要定位,并阐述了“老三门”和“八大祖先”的记忆,强调口传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延续了人们的家族认同。其次,本文梳理了我国古代丧服制度的状况,介绍了“五服”的范围和功用。最后,本文指出,西村人在婚丧嫁娶、祖先崇拜、血缘继承、纠纷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事件中凝聚和强化了家族意识,这也是现代家族认同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俗
宗族
口传记忆
米脂
五服
作者简介:
高萍:
人类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农村发展。
相关报告
口传记忆与家族复兴
东北家族民俗
村落宗族的复兴与祭祀空间——以闽北剧头村祖先祭祀与民间信仰为中心
东门渔村的神庙祭祀与村民合作
胡家坝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赵家咀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史料与遗址:艾氏家族在陕北
走近艾氏主姓村:西村
土地与历史
扶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门”的定位与记忆
“门”在西村的定位
“老三门”和“八大祖先”的记忆
第二节 “五服”的功用与个案
我国古代丧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五服”的定位、范围及功用
“五服”观念的形成
第三节 “门”的实践与认同
传统文化层面的认同
政治经济层面的认同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