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
张江华
耿敬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6492字
所属图书:
深入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220-227
沈关宝
张江华
摘要: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让我们重新思考30多年前费老所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费老关注的是:针对这一时期社队企业的兴起,城镇如何成为城乡之间的“过渡性社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新型工业化能否推动城乡一体化,开创以工养农、以工补农、城乡互惠的格局?显然,在经历了近30年高速城市化进程之后,国家对城镇化的重新关注表明国家对小城镇承上启下——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在认识上的深化。从这一点来看,在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一文发表30周年之际,重温费老当年的思考无疑对我们思考目前的新型城镇化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小城镇化理论
体制性问题
作者简介:
张江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
耿敬: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
相关报告
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健康、医疗服务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
天津市滨海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选择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
科学解读“以人为本”
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略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意蕴
文章目录
·
30多年来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
小城镇理论面对的体制性问题
·
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