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植于爱心培育中的慈善文化

作者:
吴建荣
出版日期:
2007年1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3368字
所属图书:
和谐社会与慈善事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摆脱了计划体制的中国,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的平等、和谐的发展。近年来,传统上认为慈善是宗教团体专利的概念、是政府福利事业的概念已逐步为人们所改变。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贫富差异的出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慈善”已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无论在怎样的社会形态下,发动全社会关注慈善事业、参与慈善事业,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们面临的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已经无法真正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看待慈善事业,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理解中的慈善有这样的解释,“慈”爱出于心,恩被于物,是一种出于爱心的利他行为;“善”是良知在人精神中的体现,慈善事业往往是强者对弱者的帮助,是免费的、无回报的。既然冠以“慈善”之名,就要确立起是“秉于捐赠人的好心善意,自觉自愿地将个人所得拿出一部分无偿地献给社会的一种道德行为”的价值观。

关键词:

和谐发展社会平等政府福利事业

作者简介:

吴建荣: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

文章目录
·慈善事业不应该是“政治运动”的模式
·慈善事业不应该是“摊派活动”的要求
·慈善事业不应该是“腐败行动”的温床
·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官位移动”的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