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去污名化与离农意识建构

作者:
赵忠平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字数:
44041字
所属图书:
村庄里的陌生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主要探讨了在乡土社会被污名化的背景下,乡土社会个体去污名化的路径和方式问题,以及教育作为最被看重的、最正统的去污名化路径如何为乡土居民所重视。
关键词:

去污名化离农意识主体与路径外在动力学心理动力学

作者简介:

赵忠平:(1986- ),现任职于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5年毕业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获农村教育学方向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长期从事农村教育方面的研究,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

文章目录
去污名化:何以可能?
  • (一)社会比较中弱势方的外群偏好
  • (二)社会环境对社会流动的限制较弱
  • (三)相对公平的流动渠道与政策
去污名化:主体与路径
  • (一)乡土社会与乡土个体的去污名化
  • (二)教育离农作为被认可的路径
学生作为对象:教育离农的外在动力学
  • (一)“悬浮”在家庭
  • (二)“规训”在学校
  • (三)“隐匿”在社区
学生作为主体:教育离农的心理动力学
  • (一)真实而片面的现代性体验
  • (二)虚拟又美好的现代性想象
  • (三)走出污名社区的荣誉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