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村改居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问题及其诉求

作者:
赵定东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54页
报告字数:
49691字
所属图书:
村改居:城镇化与居民需求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开始形成。在这一制度背景下,资源向城市倾斜,城市人口享有更多由国家财政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人口众多的农村以土地为自给自足的社会保障底线。这种二元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阻力,如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同时扩大了贫富差距,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细微的调整,如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有进集镇落户意愿的农民可以通过自理口粮的方式进集镇落户,开启了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之路。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开始对户籍制度进行正式的改革。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间的性质区分,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建立与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相适应的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土地制度。截至2016年9月19日,在北京出台户籍改革意见后,已经有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并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改革看似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两类人合二为一,其实是两类人群中的一类一分为二了。在三个群体中,村改居居民这一转型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单纯的城市居民和单纯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具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困境已经成为其利益诉求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影响城镇化国策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检视农村、城市及村改居的社会保障政策,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比较研究,有利于揭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问题。

关键词:

村改居农村社会保障城市养老保险

作者简介:

赵定东:湖北当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健康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硕士点导师。加拿大萨斯凯彻温大学、韩国加耶大学特聘教授。浙江省“十三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曾从军10年,先后立功多次,荣获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和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称号。进入学界超过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建设、基层治理和社会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5个,省部级项目10余个,地方政府委托项目50余个,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CSSCI33篇,出版专著9部(含合著)。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

文章目录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回顾与问题
  • 1.农村养老政策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
  • 2.农村养老特殊制度的变迁
城市养老保险政策的变迁与问题
  • 1.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与发展
  •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
  • 3.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4.中国城市养老政策不足
村改居居民社会保障公正性问题
  • 1.“土地换保障”的公正性理念问题
  • 2.社会保障制度的公正性设计问题
村改居居民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
  • 1.村改居居民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差异
  • 2.村改居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日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代化的异同及对我国的启示
  • 1.日韩两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代化的特点及异同
  • 2.日韩两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代化的教训及异同
  • 3.日韩两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