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治理视角下嵌入新型牧区社区发展的多元主体联动机制研究——基于对东乌珠穆沁旗的田野调查
作者:
王云龙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200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7.394-403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社会治理的根基在于人民,而人民的根基在于发展。因此,如今的农牧社区治理迫切需要培育产业组织。一方面,发展一批能够带动本地区致富的经济能人,提高经济精英的组织化程度,吸引部分长期在外的经济精英“回归”农村社区;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农牧社区民众自我发展的意识,摒弃原有的被动“跟着”政府走的路子,提高自主、自觉、创新发展的思想。对于各方治理主体而言,还要培育现代发展意识,树立基层政府及经济精英的责任意识和普通民众的市场意识,理智看待社会分化背景下农牧区阶层的变动,使二者的经济差距导致的心理隔阂能够消弭。
关键词:
新型牧区
修缮古屋
农牧社区治理
作者简介:
王云龙:
内蒙古工业大学
相关报告
红村中的中国贫困削减叙事:2004—2017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界限应如何划分:一个田野调查研究
三峡移民生计变迁与转型——以肇庆大旺移民村为例
农民工民俗“反哺”行为与乡土文化认同研究——以川中地区BM镇调查为例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参与和收益分配——以福建省YD镇为例
“城市病”,还是城市新生?——特大城市城中村地区流动人口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广东省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调研思考
定州行——定州农民合作社剪影
江村调查散记
YJ村农业供给侧艰难曲折的自发变革与农民的困惑
文章目录
研究缘由及调研地个案的选取
(一)研究缘由
(二)牧区个案介绍
由领导与被领导到协同共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牧区社区事务的过程分析
(一)修缮古屋过程始末
(二)古屋修缮中多方主体协同合作的过程分析
多方主体的崛起与牧区权力的重构
(一)嘎查政府的发展
(二)社区治理精英和牧民的崛起
(三)多方主体的发展对牧区权力的重构
顺势背后的逆势:各方主体的内外困境
(一)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的内部个体化弱势
(二)社区事务参与不足导致的边缘化的外部群体弱势
·
兼论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农牧社区社会治理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