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广东省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调研思考
作者:
吴天龙
习银生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695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7.164-172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YF市政府于2012年9月开始将农村自发的乡贤松散组织加以规范,动员本地农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并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发挥乡贤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试图用这种办法缓解当地的农村治理危机。YF市培育发展的乡贤理事会,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协同共治的新路子。在解决村民自治延伸不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等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协调邻里矛盾纠纷以及促进农村基层文明建设等层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乡贤理事会
作者简介:
吴天龙: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习银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相关报告
厦门市海沧区:西山社村民自治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钱庙乡村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制度安排下的乡村治理主体关系变形研究
权利相称:配好村民自治的“钥匙”——基于天长市以产权改革创新乡村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乡村治理现代化
我国乡村内生秩序与制度变迁逻辑下的治理困境
广西达腊屯的基层组织
门地22村的基层组织
“气”与社会分化背景下的“富人治村”——浙东峨村调查
文章目录
·
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产生与发展
·
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运行机制
对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运行机理的思考
1.充分利用了“熟人社会”中非正式领袖的个人影响
2.形成了缓冲机制,将矛盾对立主体分割开来
3.兼顾了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平衡
·
自然村乡贤理事会对村庄治理的作用效果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足
2.缺乏严格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3.试点推动过快,恐难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4.容易拉大村域间贫富差距
5.容易进一步降低村内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地位
6.存在农村恶势力合法化的潜在风险
政策建议
1.建立可持续的激励制度
2.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
3.因势利导,构建多样化的乡村治理支持体系
4.完善制度设计,规避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