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环境—社会”关系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郑杭生生态环境思想探微

作者:
童志峰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89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郑杭生具有中国风格的宏大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环境—社会”关系始终处于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位置。通过对郑杭生社会学理论的重新检视,他的生态思想日渐清晰。首先,在西方主流学者排斥生态环境因素的背景下,郑杭生基于本土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良性运行说的社会学定义,把生态因素纳入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其次,郑杭生明确指出,生态环境因素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条件,并对社会运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做出了提纲挈领的阐发。最后,在社会互构论的构建中,郑杭生从旧式现代性和新型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回答了国际生态环境危机和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制度性根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社会运行郑杭生新型现代性

作者简介:

童志峰:童志峰,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学定义
  • (一)郑杭生社会学定义提出的中外学术背景
  • (二)关注环境因素的社会运行定义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
  • (一)生态环境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 (二)社会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互构论
  • (一)两种现代性理论:旧式现代性与新型现代性
  • (二)两种现代性理论的应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解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