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东南亚性别秩序变化与女性政治参与
作者:
范若兰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6728字
所属图书:
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377-402
范若兰
摘要:
世界绝大部分社会都处于父权制下,但父权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教育、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女性主义的挑战,传统父权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不同的形态。笔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父权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式微的父权制,表现为性别平等程度极高或较高,北欧、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两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类是松动的父权制,表现为传统性别规范受到极大冲击,性别平等取得显著进步,东亚、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南亚、非洲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类是牢固的父权制,表现为传统性别规范仍然根深蒂固,性别平等程度低,性别差距巨大,少数中东、南亚、非洲国家属于这一类型,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富汗、苏丹、孟加拉等国,东南亚的文莱也属此类。古代东南亚属于牢固父权制,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教育普及,性别秩序和性别观念受到冲击,父权制有所松动,这一切对女性政治参与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女性
妇女
父权制
女人
男人
作者简介:
范若兰: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现代女性社会生活再思考
导论
海岛国家女性政治参与的演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中南半岛国家的女性政治参与——泰国和缅甸
马来半岛国家女性政治参与的发展——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印度支那国家女性的政治参与——越南和柬埔寨
东南亚国家政治制度与女性政治参与
东南亚国家政治文化与女性政治参与
女人与差异
如何揭示父权制的生产机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传统性别秩序与性别观念
传统的性别制度
传统性别秩序特征
第二节 父权制松动与性别秩序变化
近代以来东南亚父权制的松动
当代东南亚性别秩序的变化
第三节 性别秩序变化对女性权力参与意愿与行为的影响
刻板性别特征对女性权力参与的影响
男外女内的性别定位对女性从政的影响
性别规范对女性从政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