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3年度中国家庭捐赠行为调查报告——基于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发现(2011~2014)

作者:
朱健刚 刘艺非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337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利用2014年和2012年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围绕捐赠参与率及捐赠额度,对2013年国内家庭捐赠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性分析,并与2011年国内家庭捐赠的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发现:①2013年国内家庭捐赠参与度有所下降,在家庭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同样下降,但捐赠额度的平均水平上升;②城乡社区家庭捐赠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区家庭捐赠水平依然领先,中部地区家庭捐赠水平有所提升;③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捐赠之间关系明显且稳定;④完全自发、自愿的捐赠在参与度及额度方面均有提升;⑤国内家庭捐赠参与依然集中在扶贫济困及防灾救灾领域,而文化与艺术保护、宗教及教育等领域有吸纳大额捐赠的趋向;⑥家庭中成年人的捐赠行为与未成年人的捐赠行为相关关系依然明显,另外,家庭成员关系与捐赠参与之间也存在一定正向关系。

关键词:

家庭消费追踪调查家庭捐赠

作者简介:

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评《公益时报》2017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所办机构获得《南风窗》2007年度最佳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研究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与社会组织发展,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与教育部课题和重点课题。在China Quartely、《社会学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期刊。主要著作有《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民族志》《公共生活评论(第一辑):社区、空间与行动》《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等。

刘艺非: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数据库主管。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数据与方法
  • (一)研究数据
  • (二)主要概念
结果分析
  • (一)家庭捐赠参与度与捐赠额
  • (二)不同自主性类型家庭捐赠情况
  • (三)不同领域捐赠情况
  • (四)家庭环境与未成年人捐赠行为的关系
  • (五)追踪家庭捐赠行为持续性
总结与讨论
  • (一)需要改变“参与低,额度高”的局面,构建慈善捐赠“新常态”
  • (二)中部地区捐赠水平有所提升,但地区不均衡现象依然明显
  • (三)促进家庭收入稳定提升并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是促进捐赠的重要途径
  • (四)完全自发、自愿的捐赠参与度有所提升,但捐赠持续性更多受非自愿捐赠的影响
  • (五)防灾救灾、扶贫济困依然是捐赠主要流向,文化与艺术保护、宗教、教育等领域有吸纳大额捐赠的趋向
  • (六)重视家风的建设,构建和谐家庭环境有助于激发捐赠的热情
  • (七)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