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
宋月萍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139字
所属图书:
顾此失彼的童年: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发展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内已有研究开始关注留守学生和寄宿学生在欺凌事件中的被动地位,强调家庭的支持保护和学校的管理责任(王玉香, 2016;吴方文等,2016),但目前对于留守儿童受欺凌现状尚无完整系统的认识,与留守对欺凌的影响机制相关的探讨也 不充分。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中国人民大学2015~2016 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第三期数据,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影响因素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弱势地位

作者简介:

宋月萍:浙江绍兴人,1978年生,人口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科学研究所,曾在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加拿大温尼伯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女经济学者联席会主席、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性别问题咨询专家。长期从事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与健康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保持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及社会融合相关问题的密切关注,对流动人口婚育行为、医疗健康、流动留守儿童教育健康等专题有深入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部委委托项目等三十多项课题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健康、青少年发展和性别平等、卫生经济学、人口流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文近40篇,任《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Feminist Economics等杂志的匿名评审,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哲社项目的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部委委托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文40余篇,完成专著1部、合著两部。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理论框架
  • 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
  • 校园欺凌概念及理论框架
  • 校园欺凌影响因素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基本情况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影响因素分析
  • 留守对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程度
  • 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