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作为国家动员机制的政治学习——读马丁·怀特《中国的小群体与政治仪式》
作者:
任克强
RenKeqiang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14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研究(2013年秋季卷总第18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246-255
周晓虹
谢曙光
摘要:
现在一发生问题,就会被归结为体制问题,其实体制都是由机制构成的,当我们进入共产党的内部运作机制中去分析体制时,可能会发现现有体制有弊端,但是也有一些优秀的传统,而通过细致的梳理可以使体制避免成为官僚主义作为的替罪羊。社会动员是党的建设或者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运行机制,而作为一种党的社会动员机制的政治学习仪式则鲜有笔墨提及并总结。政治学习其实是共产党的一种统一思想、传送政令的有效政治动员机制。马丁·怀特在1975年出版的《中国的小群体与政治仪式》一书中对1960年代中国由共产党发起并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单元的政治学习仪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将结合该书的论述来分析政治学习仪式,首先阐释怀特关于政治仪式与小群体研究的价值;然后分析作为国家动员机制的政治学习,从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分析其起源与形成;接着分析政治学习仪式运作的机制,由此来考察政治学习仪式在1960年代是何以可能的;最后讨论政治学习仪式的特定效果与局限。
关键词:
读后感
国家动员
政治学习
作者简介:
任克强:
博士,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RenKeqiang:
相关报告
大众的图腾——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政治文化研究
历史的失落——《上山下乡》与《失落的一代》阅读札记
文章目录
·
怀特关于小群体与政治仪式的研究
作为国家动员机制的政治学习:起源及其形成
1.从国家动员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学习
2.传统官僚政治的遗产
3.苏联模式的影响
政治学习仪式的作用机制
1.小组是政治学习仪式运作的基础
2.政治学习作为一种治理术
·
政治学习仪式的特定效果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