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概况与改革动因

作者:
叶响裙
出版日期:
2014年8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3343字
所属图书:
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在短时期内快速增长,因此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单纯依靠政府供给,显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途径。中国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形成了政府对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的格局,造成公共服务供给的诸多问题。改革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公共服务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供全体公众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及其范围的界定不完全一致,但一般来说,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础科技和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公共服务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普惠性。每个国民都拥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共服务应面向全社会。对所有国民提供普遍的公共服务,是各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二是公平性。公共服务的提供一般都建立在社会正义和平等的价值基础上,其内在要求是让所有服务对象都公平便捷地享受公共服务。三是动态性。公共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具有阶段性特征,呈现不断扩展和提高的趋势。

关键词:

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制度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作者简介:

叶响裙:2001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专业博士学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曾在《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社会保障、公共管理与社会学方面的论文数篇,并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历程
  •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
  • 改革开放以后公共服务体系的调整和变革
第二节 中国主要公共服务领域的成效与问题
  • 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突出
  •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但是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 社会保障改革全面推进,但是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三节 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动因
  • 原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缺陷明显
  • 社会转型提出新的挑战
  • 政府管理改革提出迫切要求
  • 西方发达国家改革产生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