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艾滋病防治、关怀与扶贫:民间组织是不可或缺的桥梁
作者:
李想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3508字
所属图书:
大扶贫: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建议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111-130
刘海英
摘要:
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面的辅助和协调,而有效地将扶贫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使感染者/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积极治疗,是稳固扶贫成果、提高他们生产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防艾的社会组织是从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的心理支持、健康促进、家庭关系、歧视应对、孤儿救助、治疗支持、阳性预防以及针对大众层面的社会倡导和减少歧视等环节入手,有效地帮助目标群体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
关键词:
民间组织
艾滋病防治
因病致贫
作者简介:
李想:
相关报告
战略预防、融入体制、深耕社群——中国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政策
艾滋病防治领域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的测量及反思——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青爱工程:公益组织的超前社会实验
灾后艾滋病防治应急响应机制——四川9县调查报告
河源村民的收支与致贫原因
病—贫恶性循环与朱岗村健康扶贫的路径选择
降低农村因病致贫人口医疗刚性支出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农村健康扶贫攻坚的政策路径研究
健康扶贫实践
2017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文章目录
背景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与贫困的关系
现状
(一)儿童
(二)妇女
(三)流动人口
(四)少数民族
(五)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应对
1.协助获得生活救助和经济援助
2.组织社会力量进行一对一帮扶
3.为贫困对象担保获得生产和经营贷款
4.直接为受影响家庭提供小额贷款
5.参与当地扶贫政策的设计和实施
·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