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建立广州农村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思路与建议

作者:
郭艳华 陈翠兰 李江涛 江彩霞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616字
所属图书:
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简单回顾了广州市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成功经验,指出了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广州新一轮扶贫标准,以及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长效机制扶贫开发广州 

作者简介:

郭艳华:女,1964年生,辽宁朝阳市人。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农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专业研究方向和领域为“三农”问题、生态文明。获得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州市“五一”巾帼奖(个人)、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市直机关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被聘任为第五届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第四届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出版学术著作6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多篇,先后主持完成广东省、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广东省、广州市软科学课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研究课题50多项,共有12项成果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

陈翠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都市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农村经济、服务经济、城市经济、产业经济。

李江涛:男, 1954 年生, 河北滦南人。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 广东省社会学会副会长,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出版专著《变革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民主的根基》等8本; 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得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广州市优秀专家” 和 “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 等荣誉称号。

江彩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城市经济管理、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主要学术成果:《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内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经验及发展思路》等。

文章目录
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
  • (一)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大
  • (二)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
  • (三)产业扶贫取得新突破
  • (四)基础设施和镇容村貌建设不断完善
  • (五)扶贫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六)社会扶贫和帮扶工作取得新突破
扶贫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 (二)创新机制,多方参与
  • (三)因地制宜,长效造血
  • (四)扶保衔接,改善民生
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扶贫资金投入和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
  • (二)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尚不完善
  • (三)扶贫机构和扶贫标准有待健全和提高
  • (四)扶贫造血项目市场竞争力不强
  • (五)缺少用地指标,部分项目难以落地
  • (六)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七)基层组织能力不强,凝聚力有待提高
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必要性
  • (一)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
  • (二)巩固现有扶贫成果的迫切需要
  • (三)解决相对贫困的有效形式
  •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
  • (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举措
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发展目标
  • (四)扶贫对象
  • (五)扶贫方式
  • (六)扶贫层次
新一轮农村扶贫标准的确定
  • (一)国家和广东省的扶贫标准
  • (二)广州市扶贫标准的确定及依据
  • (三)提高扶贫标准是全国扶贫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对策措施
  • (一)营造良好的扶贫开发社会氛围
  • (二)建立财政保障长效机制
  • (三)建立政策保障长效机制
  • (四)建立制度保障长效机制
  • (五)建立产业开发长效机制
  • (六)建立行业扶贫长效机制
  • (七)建立社会帮扶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