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案例分析

作者:
蒋国河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341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与实践模式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的存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的一块心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的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不少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关键词:

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社会保护

作者简介:

蒋国河:蒋国河 男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指导老师:李培林在站时间:2012.9~男,江西遂川人,1975年出生,2007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法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西南跨学科研究中心(SIRC)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农村社会工作和反贫困研究。现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MSW)硕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政部招标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青年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国际权威SSCI论文1篇。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专著《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2007)、论文《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角色与功能》(2011)、Rural-urbanDisparities in Adolescent Risky Behaviors: AFamily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三项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文章目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社会保护服务的发展
婺源县浙源乡“少年之家”案例分析
  • 6.2.1 “少年之家”基本情况
  • 6.2.2 “少年之家”服务能力和服务需求的评估
  • 6.2.3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和服务方案
  • 6.2.4 “少年之家”案例的总结与反思
乐平未保中心“阳光儿童之家”案例
  • 6.3.1 项目背景
  • 6.3.2 乐平市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 6.3.3 乐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的建设
  • 6.3.4 服务开展情况及成效
  • 6.3.5 “阳光儿童之家”示范点
  • 6.3.6 乐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培训)试点项目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