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社会质量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社会发展水平上。一些地区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跳跃式的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经济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的均衡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旧有的“单位制”逐渐解体,“单位”原有的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逐渐隐去,垂直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个体从“单位人”的角色退出后,如何转型为“社会人”的整套制度机制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社会”对个体的服务和管理的模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真空。这就导致了个体的原子化和社会内聚力的下降。因此,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社会质量,就必须完善个体“社会人”的角色机制,提高个体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社会自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