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01~2005年妇女/性别研究概述

作者:
刘伯红
出版日期:
2007年11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3145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1世纪的头5年,在中国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特别是性别分化)、中国确立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以推进社会公正、党中央提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国际社会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和中国妇女运动不断发展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的妇女/性别研究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5年间,妇女/性别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1704篇,数据以本年鉴附录“部分论文索引(2001~2005)”为依据,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以“性别”、“妇女”、“女性”与“理论”、“研究”、“政治”、“法律”、“人权”、“经济”、“健康”、“社会”、“人口”、“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文学”、“艺术”、“历史”、“环境”、“宗教”、“婚姻”、“家庭”、“地位”、“贫困”、“农村”、“学科”、“组织”、“消费”、“暴力”、“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心理”、“少数民族”“老年”、“女童”、“传媒”等关键词相互组合检索统计得出。著作489本(部),数据以本年鉴附录“部分论著索引(2001~2005)”为依据。博士、硕士论文844篇,数据系从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性别”、“妇女”、“女性”为关键词检索统计得出。重要的国内学术研讨会约131次,数据统计来源为谭琳主编的《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附录中有关学术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并将中国妇女研究会各团体会员上报的相关活动作以补充。已有学术研究组织和机构达111个,数据系从本年鉴“学术组织、会议及学者简介”、《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1~1995)》和《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6~2000)》学术组织机构的相关信息统计得出。其中,这5年新增19个。中青年学者和妇女工作者不断加入,研究成果正在进入学术和社会发展主流,形成妇女/性别研究的蓬勃发展局面。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刘伯红:刘伯红,女,1951年生,现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六届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兼职教授,日本城西大学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文章目录
研究特点
  • (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内容逐步深化
  • (二)研究促进立法决策的力度增强
  • (三)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四)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的初步建立
  • (五)研究的组织化、制度化程度有所提高
主要研究进展
  • (一)关于妇女重大社会议题的研究
  • (二)关于重要立法决策的研究
  • (三)关于基本理论的研究
  • (四)关于妇女历史的研究
  • (五)关于国际妇女研究
问题和展望
  • (一)妇女/性别研究还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妇女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
  • (二)妇女/性别研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边缘状态
  • (三)在学理和基本价值上的混乱制约着妇女/性别研究的发展
  • (四)妇女/性别研究的队伍和能力建设也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