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种一粒籽 结几个瓜——新疆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福利效应

作者:
张时飞 杨团 葛道顺
出版日期:
2007年7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149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背景下,新疆呼图壁县逆势而动,以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破解地方农保工作困局的新路子。本研究以此为个案,运用资产建设理论,详细剖析了其产生的福利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福利效应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

作者简介:

张时飞: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获评“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中国慈善家》杂志“2015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20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南风窗》杂志201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获评“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2021年进入“2021中国品牌女性500强”,获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1十大公益人物奖。担任《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年度论文集2005~2017)和《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2022)的主编;《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年度研究报告论文集2013~2021)的主编主撰。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150多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及多项省部级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独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第一著者)、《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第一著者);主要论文有《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探索》《探索第四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此集体非彼集体——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30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等。

葛道顺:

文章目录
·导言
新疆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演进过程
  • 1.由来与发展
  • 2.做法与规定
新疆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福利效应
  • 1.缓解了农民燃眉之急,加快了农户增收步伐
  • 2.增进了农村社区和谐,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 3.破解了农保工作两大困局,确保了养老金正常发放
新疆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机理分析
  • 1.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突破了现行农保制度“再分配与消费取向”的定位,赋予了其“生产与投资”的功能
  • 2.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明晰了农民对个人账户的产权,强化了他们对账户资产的控制权和选择权
  • 3.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在拓宽农保资金保值增值渠道的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积累家庭资产和本地财富的新循环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 1.研究结果的启示
  • 2.政策建议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风险防患问题
  • 2.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功能定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