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国流动知识青年群体的走向——“蚁族”发展新态势及若干思考

作者:
廉思
出版日期:
2013年6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6308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课题组利用三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蚁族”群体的八个变化与八个不变,认为“蚁族”并不是一个问题群体,而是人口城市化的先行军、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的纽带与载体,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对象,应当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认识,课题组提出了管理服务“蚁族”群体的四个新路径和解决“蚁族”问题的四个长效机制。最后,详细探讨了“蚁族”与高等教育、在职贫困、社会网络以及合理预期的关系。
关键词:

社会网络“蚁族”在职贫困合理预期

作者简介:

廉思:男,1980年生,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首创“蚁族”“工蜂”“洄游”“蜂鸟”等社会学概念,提出“拐点一代”“战疫一代”等青年世代划分称谓。祖籍燕赵,北京市人。国家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高校首批“青年英才”。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共青团中央优秀干部、履职优秀全国青联委员、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等称号或荣誉。大学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总团长、校研究生会主席、校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广水市市长助理等;工作后相继担任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助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等。现主要担任全国青联常委兼社会科学界别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专家委员、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中央社院统战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专家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重要报纸及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十余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数十项,以及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等。多次应邀为共青团中央、国家保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委、香港中联办等政府机关中心组学习做专题报告。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等许多重大国际会议上做主旨发言,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获评“《中华儿女》年度人物”“《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十大年度人物”“《南方周末》致敬年度人物”、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好教育——敢言奖”等,并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建议人、重庆市青少年工作研究特聘顾问、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特聘顾问、湖北省青少年理论研究特约研究员、辽宁省“青马工程”导师、河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山西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由其领衔的研究团队,以擅长田野调查著称,长期蛰伏在不同群体之中进行深度观察研究,具有击穿社会阶层、对话各种身份、跨越学科分野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社会问题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予以考察,见证当代中国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成长困惑和代际诉求。成果荣获“文津图书奖”“华语传媒图书大奖”“中国图书势力榜非文学类十大好书”“国务院参事室第三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等。成果亦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新兴群体生存现状和思想动态的重要参考文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青年持续讨论,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被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课题组具有直达中央的学术影响力,撰写的有关“蚁族”(未稳定就业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工蜂”(高校青年教师)、“洄游”(返乡青年)、“蜂鸟”(快递小哥)、新生代农民工、青年产业工人、城市新移民、新文艺群体、新的社会阶层等社会群体的一系列研究报告,20余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国家保密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市社科联等部门多次发出通报,对课题组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予以肯定和表扬。

文章目录
“蚁族”发展状况的八个变化
  • (一)群体规模在增大
  • (二)学历层次在提高
  • (三)居留模式在转型
  • (四)聚集类型在变多
  • (五)居京意愿在减弱
  • (六)经济状况在改善
  • (七)权益保障在增强
  • (八)失业率在下降
“蚁族”发展状况的八个不变
  • (一)住房条件仍然较差
  • (二)生活环境仍然存在隐患
  • (三)就业状况仍然以体制外为主
  • (四)对政府信任度仍然较低
  • (五)社会不公平感仍然较强
  • (六)自我期望仍然较高
  • (七)网络使用仍然频繁
  • (八)代际特征仍然明显
四个怎么看:“蚁族”群体的再认识
  • (一)人口城镇化的先行军
  • (二)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
  • (三)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的纽带与载体
  • (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对象
四个怎么办:管理服务“蚁族”群体的新路径
  • (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公共参与和权益表达渠道
  • (二)加强舆论正能量引导,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 (三)提高“蚁族”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四)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就业
四个长远想:解决“蚁族”问题的长效机制
  • (一)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市场存量与增量的“比较充分就业”
  • (二)放宽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大中型城市户籍限制,逐步实现有条件的流动人口市民化
  • (三)拓宽流动人口就业和获得信息途径,帮助流动青年达成职业理想和实现自我
  • (四)加快中小城市发展,促进人才资源的整合交流
四个新思考:“蚁族”给青年工作带来的启示
  • (一)从“蚁族”群体看高等教育
  • (二)从“蚁族”群体看在职贫困
  • (三)从“蚁族”群体看社会网络
  • (四)从“蚁族”群体看合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