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化解失范: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顶基础性任务

作者:
朱力
出版日期:
2006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506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失范概念的内涵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规范、制度与社会秩序的问题,它表达一种如涂尔干所理解的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即指社会规范系统的瓦解的状态。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是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指社会团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前者是规范本身的失范,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本文的失范含义主要从行为层面的失范来理解。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朱力: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社会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出版《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救助机制》(2014)、《走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漩涡》(2012)、《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与化解》(201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008)等著作、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与理论文章26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省级等各种课题30余项。是社会学学科高被引前20名学者和有学科显示度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方向为社会失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建设。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刚性社会矛盾的趋势分析与化解对策研究”的首席专家。

文章目录
·如何获得失范的指标
·转型时期行为失范的总体状况
·加速完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