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民间组织的发育与社会重建
作者:
陶传进
出版日期:
2008年10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2430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间组织30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225-258
王名
摘要:
在西方社会,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的进程,曾出现了社会形态的变更。西方社会学的几位著名奠基人如韦伯、涂尔干、滕尼斯等人都曾经用自己的术语对这样的变化予以描述。这已经是一百余年前的事情了。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时费孝通先生也曾使用“熟人的社会”向“陌生人的社会”的转变来表达类似的变化。在中国社会,这一变化真正深切的发生却是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市场经济制度被引入进来,社会有了新的制度基础,旧时的社会开始从根基处崩塌。这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社会发生断裂之时建设全新的社会。从这一视角看待30年来民间组织的发育将会得到一个值得思考的视野。
关键词:
民间组织
社会重建
共同体需求
作者简介:
陶传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公益领域评估、社会服务等。
相关报告
新左派运动之前的转向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近中期趋势与潜在危机
从传统到现代:“魁阁”的现代化研究与理论建构
《从传统到现代:“魁阁”的现代化研究与理论建构》评审意见
我国农村发展中民间组织的作用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步入全面突破阶段
俄罗斯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民间组织在中国式治理体系建构下迎来历史性发展
顶层设计突破后的民间组织亟待分层对接与政策细化
山东湖村田野调查报告:NGO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文章目录
乡土社会急剧解体的时代
(一)乡土社会的碎片化
(二)从改革开放开始急剧加速的社会解体过程
(三)社会重建的需要
(四)社会重建中的问题
民间组织将成为新社会的基础
(一)从共同体需求的角度看
(二)从建构一个有规则社会的角度看
(三)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
正在萌生的以民间组织为基础的新型社会
(一)一个自然的社会变革趋势
(二)一场由国家发动与领导的社会变革运动
(三)民间组织产生的社会效果
(四)民间组织发育与社会重建中的困境
(五)社会变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从一个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