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作者:
海力波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报告页数:
80页
报告字数:
61130字
所属图书:
道出真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1.135-214
海力波
摘要:
本文围绕着黑衣壮认同边界与文化表征方式的改变探讨其族群认同的特征。首先介绍了黑衣壮内部对于族群等级的认知,包括通婚圈、生存状态认知体现出对于族群的想象;其次指出外部权力的宏大叙事影响了对黑衣壮的真实描述,使其成为“污名化”的对象;最后从黑衣壮本族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他们对汉族、壮族主体和其他民族的想象,提出黑衣壮以此在认知图式和认同领域内建构出心理与情感上的“差序格局”。
关键词:
族群认同
差序格局
黑衣壮
文化表征
作者简介:
海力波:
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类学、民俗学、壮族社会文化、族群认同等。
相关报告
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政治实践
黑衣壮认同研究述评
族群认同研究综述
日常实践中的体验、想象与认知
现代性的边缘:黑衣壮族群的民族志考察
三界之内:黑衣壮族群的自我与人观表述
黑衣壮族群的身份认同
文寨黑衣壮研究背景说明
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
从通婚范围看族群等级
吃大米的与吃玉米的——族群特征与生存状态的主观想象
第二节 从“黑壮人”到“黑衣壮” 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权力关系
“黑壮人” 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黑衣壮
“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 民族团结—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第三节 另类“差序格局” 从文化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刻板印象”的建构 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
刻板印象的由来 从“好功德”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吾祖吾海”与“变成黑衣壮的瑶人” 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
谁是“真正的黑衣壮” 黑衣壮族群认同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