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桂山村廖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作者:
刘迎君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3195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5卷·村庄类第4卷·华南区域第4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6.402-435
徐勇
邓大才
摘要:
宗族型村庄作为血缘与地缘相叠加的共同体,在“皇权不下县”的封建社会,更多地依靠共同体内部的自我治理实现宗族共同体的延续和运转。“中国的社会体制长期以来只在上层和中层发生有效的作用,在基层是脱节的。这就为村落家族共同体提供了存在的空间,使这种由自然演化出来的群体秩序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本文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过程、治理方式五个方面切入,考察民国及民国以前桂山廖氏宗族的治理形态及其在时间迁移中的变迁。
关键词:
村庄治理
宗族治理
桂山村
廖氏宗族
作者简介:
刘迎君:
(1989~ ),女,汉族,河南省郏县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廖氏宗族的始与兴
桂山村廖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桂山村廖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桂山村廖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桂山村廖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桂山廖氏宗亲念祖基金会广泛集资告族人书
桂山村调查小记
桂山村调查日记(部分)
山池村谢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新城村曾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政权建设
廖氏宗族治理架构
第二节 治理主体
以族长为中心的圈层治理
宗族治理组织:族亲会
国家治理
第三节 治理内容
宗族公共事务
房支公共事务
家庭内部事务
国家事务
第四节 治理规则
族规
祖训
家法
国法
第五节 治理方式
软性教化
奖励与激励
惩罚
国家刑罚
第六节 治理过程
族、房事务决策
宗族事务管理
宗族事务参与
宗族事务监督
第七节 桂山村治理变迁
治理权威变迁
治理主体变迁
宗族“私域”治理
第八节 桂山村治理实态
村庄选举
民主参与
治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