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青年自组织现象及其对社会态度的影响

作者:
李春玲
出版日期:
2016年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160字
所属图书:
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是社会性生物,有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需求。当今青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更为强烈,社会参与愿望也不断增强,参与社会组织和团体生活的积极性较高。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和日常时间分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在变化,工作以外的休闲时间不断延长,休闲生活日益丰富。虽然许多人习惯于与家人一起度过休闲时光,但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倾向于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作为休闲生活的主要部分,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活动。另外,在社会经济快速变迁的当今中国社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尤其是青年人口的流动率更高,许多青年人离开家乡和父母,前往陌生的大城市上学或就业。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聚集着大量来自外地的青年人,他们远离父母、亲朋,更加渴望通过组织和团体参与活动,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

北京社会态度团组织

作者简介:

李春玲: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特聘教授、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和青年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多部专著;主要著作有《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趋势的实证分析》、《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中国城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理论》、China’s Youth:Increasing Diversity Amid Persistent Inequality等。

文章目录
·北京就业青年的人口和社会构成
·就业青年的团组织参与状况
·就业青年自组织参与状况
·就业青年组织参与综合状况
就业青年组织参与的影响因素
  • (一)哪些青年最可能两种组织活动都不参与
  • (二)哪些青年最可能只参与自组织活动
  • (三)哪些青年最可能只参与团组织活动
  • (四)哪些青年最可能两种组织活动都参与
·组织参与行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