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站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H社区服务站为例

作者:
李远行 刘静文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615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社会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背景下,承接政府职能、提供专业服务的城市社区服务站大量涌现。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H社区服务站为例,运用结构式访谈、电话调查和参与观察法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服务站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没有独立权力和人员场地、专业社工人才大量流失以及缺乏有效的志愿者激励制度等原因,北京市多数社区服务站的职能过度偏向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忽视了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作为社区管理创新举措,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北京市城市社区专业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站

作者简介:

李远行:男,1968年生,安徽省巢湖市人。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于《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读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制变迁的历史经验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社区建设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合作行为与新农村建设——以安徽小岗村为个案的社会学研究”,教育部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农村组织形态研究”等。

刘静文: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发展背景及个案选取
  • (一)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历史沿革
  • (二)H社区服务站基本情况及其代表性
社区服务站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社区服务站在与居委会的权力博弈中处于劣势
  • (二)多数社区服务站人员、场地不独立
  • (三)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断流失
  • (四)缺乏有效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社区服务站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政策建议
  • (一)改革制度 实现服务站人员、资金、场地独立
  • (二)有效途径 留住专业社工,加强软性服务
  • (三)补充策略 建立激励机制,广泛培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