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对制定《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的思考
作者:
杨建民
出版日期:
1992年8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字数:
33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回归社会问题研究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08.263-267
王鑫宝
梅岩清
贾关良
摘要:
积极制定社会主义法律,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及理论研究的迫切需要。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本文就制定《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的重要意义、立法的现实状况和基本内容的设想作一论述,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法制建设
再社会化
社会安定
《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
立法条件
作者简介:
杨建民:
相关报告
“重拾生活信心”社区康复个案
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存在的问题及革新路径
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研究结论
2020年成都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发展报告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
中国老年人的历史地位及其变迁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必要性
2006年社会保障形势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报告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配套政策体系构建
文章目录
·
一、制定《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其目的是加强对回归人员的保护,使其再社会化。这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一步促进社会安定的需要。
·
二、回归人员保护制度和立法的不断发展。
·
三、制定《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的立法条件业已成熟。
·
四、关于《回归社会人员保护法》的名称、宗旨、体系和基本内容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