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宜航
机构:广东省社科联
个人简介: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获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奖等省级及以上新闻奖20余次,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获第七届广东新闻“金枪奖”,入选第九届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出版《新闻头条》等专著多部,其中“学习三部曲”(《中央党校学习笔记》《延安笔记——寻找精神密码》《井冈山笔记——解码红色基因》)被多所党校、干部学院列为推荐书目。讲授的课程,被中共审计署党校评为年度精品课程。

  • 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
    李宜航 郭跃文 主编 ; 刘伟 游霭琼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2022年,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六稳六提”目标,以“十个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实现了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开创了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书包括总报告与乡村发展篇、乡村建设篇、协作振兴篇、案例篇五个篇章共18个专题报告,并附有大事记,全面、系统呈现广东乡村振兴的成效、特点,并分析问题、展望趋势、提出对策建议。2022年,广东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广东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三农”发展势头持续强劲,稳粮保供安全底线更加牢固,激发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效应,努力夯实现代化发展集成优势,深化农综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本书主要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协作振兴、案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2022年推进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问题。二是建设好广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抓好示范带建设与乡村党建。三是反映2022年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进展与成效以及广东东西部协作发展情况。四是选录了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包括南海、英德等地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和显著成效,彰显岭南特色乡村振兴的现代新活力。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任志宏符永寿 执行主编 ; 李宜航 郭跃文 王廷惠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成2022年阶段性目标任务、以“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迈入建设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本书全面梳理呈现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领域的建设举措、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经济贸易、环境与设施、合作平台、专题、案例六篇共18个研究报告,并附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事记。总报告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主题,全面论述2022-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创新环境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更加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构建、优质生活圈全面建设、协同开放更加深入、合作平台效能显现情况,并展望未来,提出对策。经济贸易篇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对外经贸、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环境与设施篇重点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与营商环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的全面建设;合作平台篇全面总结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和特色合作平台的建设情况;专题篇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休闲湾区、健康湾区、智库合作情况;案例篇选取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化策略、珠三角城市服务港澳青年的政策、大湾区的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进行剖析研究。2022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保持强劲,优质生活圈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迈入纵深推进建设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形成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要素流动加快塑造发展新形态,都市圈竞争力和世界级城市群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塑造新增长极,产业多元协同发展格局深化形成。要持续增加经济纵深,深化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着力创新动能,大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突出青年人才引育集聚,大力促进粤港澳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加速要素高效畅通,推进粤港澳全方位互联互通;聚力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建设,打造世界级优质生活圈。
  • 2022年广东乡村振兴指数评价报告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本报告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构建广东乡村振兴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各地市乡村振兴发展成效进行综合评价。与2021年相比,2022年指数数值有所升高,各城市指数分异特征明显,深圳、广州和东莞名列前三。虽然以广深两市为代表的8个城市指数数值相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另外13个城市有明显的提升,提升的总幅度大于下降的总幅度。总体上,珠三角核心制造业大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指数数值位居前列,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带动水平也较高。广州“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两大分项指标均排在第1位;深圳“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两个分项指标排在全省第1位;东莞则在“乡风文明”方面排在全省第1位。在国际地缘格局持续动荡影响下,外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依然严重,粤东西北农业大市则在粮食供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