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郭跃文
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党建和广东改革开放史等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国家能力支撑下的市场孵化——中国道路与广东实践》《使命型政党塑造的有效国家:现代化建设奇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等。

  •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
    郭跃文 向晓梅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由一个总报告、十二个分报告组成,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文化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以宏观经济、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法治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发展、家庭调查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2020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发现:2020年,广东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动“1+1+9”工作部署落地落实,促使经济持续复苏向好,新动能发展壮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21年需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链纾困壮实体,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增效双循环,打造全国双向开放战略支点;优势互补促均衡,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攻坚克难深改革,率先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发展共享促和谐,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东。从主体内容来看,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其中,经济篇主要从宏观经济、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等视角对广东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要发现:2020年,广东经济持续稳健复苏,彰显出较强的韧性和动力,实现GDP 110760.94亿元,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1,预计2021年广东GDP将增长7%左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等冲击下,广东产业增加值增速短期下滑后逆势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56.1%和31.1%;现代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新动能,产业结构韧性增强,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1,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3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社会篇主要从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视角对广东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主要发现:2020年,广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即将进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金融风险防控从基本完成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多元参与格局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全省98%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加速形成,公众环境意识位居全国前列。专题篇主要从法治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发展等视角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调查(2020)数据为基础,对广东省城乡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发现:2020年,广东完善疫情防控等相关领域地方立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狠抓司法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坚持价值引领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文化“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亮点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取得新突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全面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珠三角核心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拥有3个GDP过万亿元城市,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一批城市经济增速亮眼,全部城市GDP均已突破千亿元,“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确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广东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迅速普及,以保持社交距离为前提的全新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家庭经济生活、就业状况、社会心态等产生了一定冲击。
  • 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
    李宜航 郭跃文 主编 ; 刘伟 游霭琼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2022年,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六稳六提”目标,以“十个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实现了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开创了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书包括总报告与乡村发展篇、乡村建设篇、协作振兴篇、案例篇五个篇章共18个专题报告,并附有大事记,全面、系统呈现广东乡村振兴的成效、特点,并分析问题、展望趋势、提出对策建议。2022年,广东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广东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三农”发展势头持续强劲,稳粮保供安全底线更加牢固,激发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效应,努力夯实现代化发展集成优势,深化农综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本书主要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协作振兴、案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2022年推进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问题。二是建设好广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抓好示范带建设与乡村党建。三是反映2022年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进展与成效以及广东东西部协作发展情况。四是选录了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包括南海、英德等地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和显著成效,彰显岭南特色乡村振兴的现代新活力。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任志宏符永寿 执行主编 ; 李宜航 郭跃文 王廷惠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成2022年阶段性目标任务、以“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迈入建设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本书全面梳理呈现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领域的建设举措、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经济贸易、环境与设施、合作平台、专题、案例六篇共18个研究报告,并附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事记。总报告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主题,全面论述2022-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创新环境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更加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构建、优质生活圈全面建设、协同开放更加深入、合作平台效能显现情况,并展望未来,提出对策。经济贸易篇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对外经贸、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环境与设施篇重点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与营商环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的全面建设;合作平台篇全面总结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和特色合作平台的建设情况;专题篇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休闲湾区、健康湾区、智库合作情况;案例篇选取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化策略、珠三角城市服务港澳青年的政策、大湾区的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进行剖析研究。2022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保持强劲,优质生活圈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迈入纵深推进建设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形成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要素流动加快塑造发展新形态,都市圈竞争力和世界级城市群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塑造新增长极,产业多元协同发展格局深化形成。要持续增加经济纵深,深化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着力创新动能,大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突出青年人才引育集聚,大力促进粤港澳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加速要素高效畅通,推进粤港澳全方位互联互通;聚力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建设,打造世界级优质生活圈。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创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2022年,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六稳六提”目标,以“十个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实现了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202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坚持产业融合、示范带动、村镇帮扶、制度改革、党建保障“五策联动”,创新部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县镇村存在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在新时代、新起点和新征程上,广东要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方位振兴,增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海洋牧场建设新空间,突出绿美广东引领,以县镇村协同发展为重要依托全面赋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开创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