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文胜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的“乡村政治伦理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5项,其他项目28项。出版专著7部、合著7部、编著60余部;在《求是》《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20余篇;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1人次、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70余人次,15项成果进入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研究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代表作《论大国农业转型》《论中国乡村变迁》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论大国农业转型》被翻译为英文和阿拉伯文、《大国小村》入选中央组织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并相继出版英文版、法文版、哈萨克文版。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
    王文强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本书对2019年以来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主要进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前湖南乡村振兴的基本态势是:扶贫工作由超常规治理向常规治理转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由对贫困地区的特惠向城乡融合的普惠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结构调整向全产业链融合转变,农民增收由依赖传统路径向激发新动能转变,乡村治理由注重管理服务向多元共治转变;基于这种判断本书提出了推进湖南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
    刘祚祥 邝奕轩 陈文胜 编著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分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大部分,探索了湖南以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关键、以县域为主战场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总报告对当前湖南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状况和趋向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描述,对湖南14个市州城乡一体化水平做了测度和聚类评价,并选择典型模式为研究样本,总结了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业组织创新实践,对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分报告选择衡山县、资兴市、湘潭县、嘉禾县、汉寿县等全省城乡一体化典型县域展开研究,系统分析这些县市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在把握新特征、研判新形势、探索新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是对湖南典型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某一特色方面进行的研究,分别从典型县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模式、社会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 论中国乡村变迁
    陈文胜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经典论述,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研究主线,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取向,研判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立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以构建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研判→路径选择”的研究思路,以“城市—乡村”“工业—农业”“政府—市场”“国家—社会”多重关系作为基本分析视角,剖析乡村变迁的必然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观念、治理秩序四个维度下审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变迁的现实状况,在全面现代化的大战略中探索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多元途径,建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现代转型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与制度安排。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1)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本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对湖南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问题、对策进行了研究。本书认为,2021年湖南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为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以精细农业发展为突破,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首要任务;以“六个全覆盖”乡村建设为关键,补齐农村全面小康短板;以绿色乡村为目标,逐步进入宜居宜业新发展阶段;以“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为要求,探索农村高效能治理长效机制;以乡村文化兴盛为方向,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农业大省全面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分析了湖南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2)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本书立足于湖南传统农业大省的省情,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对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2021年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推进湖南乡村振兴亟待破解六大现实问题。因此,本书提出了全面推进湖南乡村振兴的基本对策。本书还以湖南大湘南地区的永州市、郴州市、衡阳市、娄底市及其典型县为依托进行了调研,撰写四市的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同时还选择部分典型村庄进行调研并撰写了相应的调研报告,力图全面反映湖南推进乡村振兴的各个侧面图景。
  • 湖南2019~2020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湖南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业农村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薄弱环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较大、乡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新形势下,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扶贫工作、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方式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据此,本文提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对标对表“补短板”,突出市场导向发展精细农业“保供给”,着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增收”,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增活力”,推进财政支农、农地制度、农管理改革“强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贫困县(市)武冈市的改革创新实践之路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本文讲述了贫困市武冈市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成功的实践之路。首先,武冈市坚持以长远的视角谋划脱贫攻坚工作,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相衔接。其次,武冈市既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的特惠性帮扶措施,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纳入补齐区域民生短板的过程中,从实现短期脱贫向解决长期相对贫困、从特惠性帮扶向普惠性民生、从到村到户为主的支持向县域经济发展为主迈进,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的成功实践之路。
    关键词:
  • 以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全面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长沙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沙县作为中部第一、全国前四的经济强县,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也面临南工北农、南城北乡、南富北穷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现实难题,长沙县通过“五位一体”推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方位,多措并举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城郊县率先以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新路。
    关键词:
  • “老少边穷”县的高质量脱贫奔小康样本——江永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改革创新实践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老少边穷”地区是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短板。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江永县,采取造好血、贷好款、就好业、造好林、搬好家、建好房、上好学、看好病、兜好底的九大举措,加快由特色产业扶贫向优势产业振兴推进、由特色人才帮扶向乡土人才振兴推进、由特色文化扶贫向民族文化振兴推进、由特色生态保护向全域生态振兴推进、由特色社会协同向乡村组织振兴推进,2017年底提前实现了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老少边穷”地区快速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 推进农业大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祁阳县全域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是农业大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突破的难点所在。祁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城乡统筹的百企入园、百村振兴、百园靓城、百里画廊、百姓安康等“五百工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大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
  • 洞庭湖地区农业大县的全域乡村振兴之路——华容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的核心是农业振兴。农业大县华容县在乡村振兴总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品牌+”“园区+”“企业+”“水稻+”“特色小镇+”“全域+”“党建+”等多种模式创新,开创了全域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并提出了加快农业大县工业化、着力人口大县城镇化、促进支持政策系统化、突出农民地位主体化、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化、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等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 2019~2020年湖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站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迫切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湖南作为精准脱贫的首创地,不仅扛起了全面小康的政治责任,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突出表现在:创新发展活力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推进,破解增收压力由单一种养向创业就业推进,提升主体能力由依靠帮扶向自我发展推进,激活内生动力由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推进;本文也以此提出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推进疫情防控与农村全面小康有机衔接——关于2019~2020年两市及七县(市区)的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耕备产关键期、农产品销售与休闲消费的黄金期、农民工就业的高峰期,对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冲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造成直接损失最大的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加快补短板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据此,本文提出解决好农产品出乡、农民工进城、农资入村、农民下田等现实难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2019~2020年长沙县浔龙河村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创新实践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建立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且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共享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形成资金与土地、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企业、政府、村民”多元主体投资推动的实践模式,成功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农民有获得、企业有回报、政府有期待、社会有发展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后记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湖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全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