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文胜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的“乡村政治伦理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5项,其他项目28项。出版专著7部、合著7部、编著60余部;在《求是》《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20余篇;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1人次、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70余人次,15项成果进入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研究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代表作《论大国农业转型》《论中国乡村变迁》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论大国农业转型》被翻译为英文和阿拉伯文、《大国小村》入选中央组织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并相继出版英文版、法文版、哈萨克文版。

  •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
    陈文胜 刘祚祥 邝奕轩 编著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分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大部分,探索了湖南以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关键、以县域为主战场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总报告对当前湖南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状况和趋向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描述,对湖南14个市州城乡一体化水平做了测度和聚类评价,并选择典型模式为研究样本,总结了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业组织创新实践,对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分报告选择衡山县、资兴市、湘潭县、嘉禾县、汉寿县等全省城乡一体化典型县域展开研究,系统分析这些县市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在把握新特征、研判新形势、探索新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是对湖南典型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某一特色方面进行的研究,分别从典型县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模式、社会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 论中国乡村变迁
    陈文胜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经典论述,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研究主线,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取向,研判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立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以构建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研判→路径选择”的研究思路,以“城市—乡村”“工业—农业”“政府—市场”“国家—社会”多重关系作为基本分析视角,剖析乡村变迁的必然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观念、治理秩序四个维度下审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变迁的现实状况,在全面现代化的大战略中探索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多元途径,建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现代转型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与制度安排。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1)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本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对湖南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问题、对策进行了研究。本书认为,2021年湖南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为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以精细农业发展为突破,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首要任务;以“六个全覆盖”乡村建设为关键,补齐农村全面小康短板;以绿色乡村为目标,逐步进入宜居宜业新发展阶段;以“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为要求,探索农村高效能治理长效机制;以乡村文化兴盛为方向,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农业大省全面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分析了湖南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4)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组织编写 ; 向玉乔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湖南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加快,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农村改革示范取得新突破,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全面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态势是: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产品结构由以单一谷物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城乡人口结构变动标志着现代化的新高度,乡村治理呈现主体多元化和诉求多元化。但是,推进湖南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还需应对五大挑战:乡村产业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人才资源配置面临结构性矛盾的挑战,绿色发展面临保护与发展冲突的挑战,乡村公共服务面临供需不匹配的挑战,农民增收面临城乡就业双重挤压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抓住六大重点:应对风险挑战,守牢防止返贫与粮食安全两条底线;突出农民增收,明确乡村振兴的工作主线;聚焦城乡融合,以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战场;强化区域特色,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农民主体,确保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彰显湖湘风情,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与方向。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湖南乡村全面振兴的六条现实途径。即“强产业”:推动湘菜引领“土特产”从田间到餐桌的多业态融合;“强弱项”:以食品加工业为农业强省建设的支柱产业;“强服务”:抓住小农大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强动力”: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深化改革主攻方向;“强县城”:打造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载体;“强支撑”:留住“乡愁”,彰显乡村文化赋能效应;“强基础”:推进乡村治理方式“自下而上”变革。本报告在研究湖南乡村整体振兴的基础上,分别对永州市和怀化市市域层面的乡村振兴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对永州市的零陵区、祁阳市,怀化市的沅陵县、麻阳县、中方县、靖州县等县(市、区)的乡村振兴进行了个案考察。同时,对湖南乡村振兴中的现代农业产业、乡风文明建设以及常宁市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全书从整体与个案、全面与截面对湖南全面乡村振兴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
  • 乡村治理评论 2024年第2辑(总第2辑)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乡村治理评论》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创办的学术集刊。本刊秉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愿景,担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使命,立足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服务中国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研究高地。
  • 中国乡村现代演进
    陈文胜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内生发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解答的是“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战略的核心逻辑,而且需要面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乡村发展的差异性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长效机制,确保能够根据乡村发展变迁的实际状况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本书把历史背景、制度逻辑、社会结构与经济转型所体现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重要维度,以识别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探索建立一个政策框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服务于乡村具体实践,以回应时代之问。
  • 乡村治理评论 2024年第1辑(总第1辑)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 ;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 主办 ; 陆福兴 胡扬名 副主编 ; 陈文胜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乡村治理评论》是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筹)、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创办的学术集刊。本刊秉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愿景,担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使命,立足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服务中国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研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