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邝奕轩
机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南省人才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研究,关注中国“三农”问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
    陈文胜 刘祚祥 邝奕轩 编著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分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大部分,探索了湖南以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关键、以县域为主战场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总报告对当前湖南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状况和趋向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描述,对湖南14个市州城乡一体化水平做了测度和聚类评价,并选择典型模式为研究样本,总结了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业组织创新实践,对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分报告选择衡山县、资兴市、湘潭县、嘉禾县、汉寿县等全省城乡一体化典型县域展开研究,系统分析这些县市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在把握新特征、研判新形势、探索新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是对湖南典型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某一特色方面进行的研究,分别从典型县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模式、社会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 湘村调查(2025)
    周静 邝奕轩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湘村调查(2025)》以“数据精准化、问题在地化”为原则,覆盖洞庭湖平原(粮食主产区)、湘西(少数民族与生态敏感区)、湘南山区(脱贫巩固区)、长株潭都市圈(城乡融合先行区)四大典型板块,构建“省—县—村—户”四级联动的湖南乡村振兴数据库,为全面研究湖南乡村振兴提供靶向性数据支撑。本书分为总报告、农业篇、农村篇、农民篇四部分。总报告立足省域视野,解析乡村人口变迁、产业转型与治理效能,提炼“稳粮、强村、富民”的湖南逻辑;农业篇从生产环境保育、土地规模经营到节水技术应用,探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方案;农村篇以新型集体经济、数字治理、乡风文明为切入点,勾勒“既有活力、更有秩序”的和美乡村图景;农民篇围绕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人才振兴,绘制“人的全面发展”路线图。各篇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力求以简洁文字剖析复杂问题。
  • 2014~2015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报告对湖南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设计评价体系,对湖南14个市州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聚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城乡一体化度量指标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城乡一体化的地域和空间差异显著。进而基于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嘉禾普满模式、沅江草尾模式、衡阳安邦农业模式、资兴永发模式、望城光明模式、湘西德农模式、湘潭县家庭农场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的资兴模式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湖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业组织创新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家庭经营与规模经济、现代生产组织并行不悖,其行为逻辑与现代经济组织是兼容的,家庭农场、农业外包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组织等对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积极的贡献。同时,分析了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得出了湖南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失衡现象仍然明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突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城乡一体化区域差距明显等分析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湖南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认为湖南需要推进县域从竞争到协作的一体化发展转变,着重在城乡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城乡产业对接的环境一体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乡生态一体化、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
  • 资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报告分析了资兴市近年来着力“三大改革”激发城乡发展一体化动力、着力特色经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系、着力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总结了资兴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战略抓手,在推进经济三量齐升、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权改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环东江湖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以此为基础,揭示了资兴市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启示:城乡一体化是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城乡一体化需要立足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核心动力;城乡一体化需要突出以“两型”发展为导向。
  • 湘村调查:范式、内容及发现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深入开展农村调查,全面、客观、准确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和关键数据,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乡村振兴综合调查及中国农村调查数据库建设”(2024ZDDC001),在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村庄和农户调查。第一轮调查于2020年正式启动,在广东、浙江、山东、安徽、河南、黑龙江、贵州、四川、陕西和宁夏共10个省区完成了300个行政村3700余户1.5万余人的基线调查。第二轮调查于2022年启动,在第一轮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追踪调查,追踪率达80.81%。第三轮调查于2024年开展,新增湖南、山西、内蒙古和辽宁4个省区,形成14个省区79个县(市、区)472个行政村5800余户的第三期数据库。本报告主要介绍湖南省的调查情况。
  •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本报告基于2024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湖南省调查,主要探讨了湖南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情况,以及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进展。研究表明,自2017年湖南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经济获得显著发展,特别是在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集体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村庄已经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成功建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尽管如此,改革过程中仍面临收入渠道单一、公共职能负担较重以及债务风险等问题,尤其是部分村庄存在集体经济债务激增和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为推动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报告提出了若干对策:加强集体产权流动性、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建立集体“三资”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益制度、探索多样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及健全收益分配机制。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 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本报告基于2024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湖南省调查数据,分析了湖南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重点聚焦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及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湖南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义务教育、居家养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均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大,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偏远地区如安乡县和洪江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尽管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投入有所增加,但资金来源单一、供需不匹配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间的政策协调、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优化资金保障模式等,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