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郭伟和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个人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1991年获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社会工作文学硕士(中国)课程的硕士学位,2009年获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被聘为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专家顾问,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计划,2019年入选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社会建设专家顾问;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司法社会工作专委会、企业社会工作专委会、理论与研究专委会、农村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教材1部,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International Journal Social Work、Qualitative Social Work、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荣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中国社会学年会学术论文二等奖,International Journal Social Work和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最佳论文等学术奖励;著作《变与不变:泥河村礼治传统的转型》为第五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十大好书之一。

  • 变与不变:泥河村礼治传统的转型
    郭伟和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区治理概念、社区治理转型的理论框架以及作为一种地方性实践的研究策略的介绍,以此提出认识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突出口述历史这一研究路径,着眼于革命和市场给乡村带来的政治机会和市场机会,以及乡村社会空间内部不同地位的村民团体如何对政治机会和市场机会做出行动反应,来看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为乡村社会带来的转变过程。
  • 觉醒和行动:公平社会转型的微观基础——以建筑业农民工社会工作为例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建筑业农民工被形容为21世纪的“包身工”。在弹性、高薪的外衣包装下,掩盖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严重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问题——劳动合同缺失、劳动风险增强、工资持久拖欠等。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促进建筑工人意识觉醒和权益保护,从而实现一种公平的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独特使命。本研究基于一个劳工服务机构的工作案例,初步探索中国转型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进行持久的公民意识和阶级意识教育,推动工人的意识提升和工人组织发育,连接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倡导,推动建筑业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和增权行动。
  • 优势为本的青少年社区整合干预模式探索——以杨宋社区案例为基础的行动研究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本研究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基础,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西方社会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优势为本的整合干预模式的最新发展趋势,探索在中国的小城镇社区如何开展儿童青少年保护和社区支持项目,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发展,增进社区包容和稳定,并探索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模式和中国本土社会服务经验的良性互动关系。
  • 流动的希望——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初探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工业社会工作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福特制工厂的甜蜜期之后,随着后福特资本积累体制的流变,已经被大型工厂抛弃。劳工社会工作服务开始朝着两个方向迈进:一个是貌合神离的“由福利到工作”的促进灵活就业;另一个是鸡肋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面对当代中国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问题,社会工作应该如何定义问题、如何提供适当的服务和帮助?本文以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的社会服务实践为例,探讨了一种务实的中国本土的基变社会工作模式。
  • 革命和市场背景下的社区礼俗传统向何处去?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指出泥河村礼治的研究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转型过程,它并不简单地如西方口述历史,仅仅处理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不断强化社区集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和自觉保护,而是要把乡村社会秩序的礼治传统放在革命和市场转型的两个不同现代化转型的模式下进行讨论和分析。
  • 社区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概念辨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介绍了学界在社区治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社区”一词的由来,其次阐述了斐迪南·滕尼斯、拉德克里夫·布朗等学者关于社区的研究观点,最后叙述了学界对民族国家范畴内统治理念和方式的演变趋势研究观点,如作为权利类型和权力技术、作为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民族协商机制、作为公共事务执行层面的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等理念。
  • 社区治理转型的理论框架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国家与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归纳出在中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权力配置方式和实践技术、社区组织模式、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实施方式、社区居民主体性的重塑和参与方式五个方面转变的共同趋势。
  • 作为一种反思实践的社区历史研究策略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介绍了社区治理实践的相关理论及此次研究方法。首先回顾了学者黄宗智先生、孙立平对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批判,其次从德·塞托和詹姆斯·C.斯科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角度叙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最后阐述了此次研究以地方性知识进入地方小传统作为研究当代中国社区治理历史的理论切入点,同时辅以村民的访谈口述以实现社区历史的集体行动的策略。
  • 泥河村的由来和传说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以历史文献、文物、老人回忆为参考,介绍了泥河村的由来和传说。首先概述了泥河村的历史发展;其次描述了泥河村的地理风貌;再次叙述了当地与蟠龙河(泥河)相关的传说和地方信仰;最后阐述了泥河村传统治理模式中以民间象征体系维护权威正当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