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优势为本的青少年社区整合干预模式探索——以杨宋社区案例为基础的行动研究

作者:
郭伟和 范燕宁 席小华
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110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基础,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西方社会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优势为本的整合干预模式的最新发展趋势,探索在中国的小城镇社区如何开展儿童青少年保护和社区支持项目,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发展,增进社区包容和稳定,并探索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模式和中国本土社会服务经验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

社会工作儿童保护本土化

作者简介:

郭伟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1991年获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社会工作文学硕士(中国)课程的硕士学位,2009年获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被聘为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专家顾问,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计划,2019年入选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社会建设专家顾问;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司法社会工作专委会、企业社会工作专委会、理论与研究专委会、农村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教材1部,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International Journal Social Work、Qualitative Social Work、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荣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中国社会学年会学术论文二等奖,International Journal Social Work和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最佳论文等学术奖励;著作《变与不变:泥河村礼治传统的转型》为第五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十大好书之一。

范燕宁: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

席小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工工作系副教授。

文章目录
项目背景
  • 1.引言
  • 2.试点社区简介
理论视角
  • (一)关于偏差群体的特质治疗社会工作模式的反思
  • (二)偏差群体社会工作干预的新方向
研究方法的反思和选择
  • 1.实践取向行动研究方法的选择
  • 2.行动研究方法简介
·案例描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