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沈原
机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个人简介:北京人,生于1945年,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新经济社会学、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发展、城市社会运动、社会干预等具体研究方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他的学术论文发表于《社会学研究》以及《社会》等刊物,包括《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的生产》等文章。著有《市场、阶级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组织社会学等。
  •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周潇喻加耀马丹刘世海乔鹤沈原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本报告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第五部,也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本报告共分三篇,分别涉及从事三种不同运输工作的卡车司机群体。总体上看,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广大卡车司机群体基本相同,但劳动过程各具特点。第一篇“同城配送与城配卡车司机”,展示专门从事同城配送的卡车司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他们的工作比长途货运司机的工作更显示出碎片化的趋势。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收入大幅下滑,工作自主性大幅降低。第二篇为“冷链运输与冷藏车司机”。冷藏车司机即从事公路冷链运输的卡车司机群体。他们需掌握比普货运输更多的技术,但其劳动过程受到更为严密的监控,展示出其与公司/车队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篇为“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特殊劳动”。跨境运输是跨境物流的重要环节,指的是跨越关境的货物运输活动。该篇主要以中国—老挝的跨境运输为例,揭示出跨境运输是一种基于境内运输又与境内运输存在诸多差异的特殊的劳动形态,而跨境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具有“小集体化的原子化”等特征。
  • 谁的国家?——深圳张家界籍建筑风钻工集体罹患尘肺病调查
    出版时间: 2011年02月
    本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深圳张家界籍建筑风钻工集体罹患尘肺病调查:确认劳动关系:如何为工人验明正身;劳动保护的幻象;政府失灵;包工制:市场化的后果;窒息的肺:发展的代价?
    关键词:
  • 大栅栏经验——老旧街区的社区建设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2014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团队正式进入大栅栏地区,进行社区建设研究与干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大栅栏作为北京市老旧街区的基本特点;其次介绍清华团队在大栅栏开展社区建设的干预过程;最后提炼理论依据,并概括其对社区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 又一个三十年?——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本文用社会转型理论分析了今后我国将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两个维度是建设“能动社会”和“公民社会”,“公民权”是把两种社会贯穿起来的重要渠道,而公民运动是社会建设的动力。
    关键词:
  • 老旧街区的社区建设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提供的经验事实,重新探讨了“社区”概念并将之界定为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共同体,认定居民、关系、空间和文化构成界定社区的四个关键要素。从此出发,本文尝试将北京市的社区概括为单位制社区、商品房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和城边村以及乡村五个基本类型,并依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大栅栏社区建设团队的工作经验,探讨了老旧街区社区建设的三条主要路径——社区社会组织抚育、院落空间调整和社区文化再生对“活化”社区的作用。
    关键词:
  • B市加油工的工作与生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本调查将以B市加油工为研究对象,本着社会学视角,全面探究B市加油工的工作、生活和困境。诚如上文所述,加油工是一个既常见又陌生、既同质又多元的群体。他们仿佛千人一面——服装相似、动作相似、话语相似,以致大多数人都不会仔细打量他们一眼。但加油工也是一个多元化的人群,仅从笔者的加油经历来看,既遇到过一口京腔的北京大爷,也见到过声调婉转的闽南小妹;既见过都市里熙来攘往的国营大站中的加油工,也见过乡野间门庭冷落的个体小店中的加油工。那么,这些加油工的境况是否雷同?为做好这个研究,笔者们认为,至少有三个层次是本研究必须探明的:一是作为“自然人”的加油工;二是作为“组织人”的加油工;三是作为“社会人”的加油工。
    关键词:
  • B市加油工群体特征和日常生活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对群体特征的考察是本调查的基础工作。问卷中设计了14道问题,主要涵盖加油工的个体特征、家庭结构、代际状况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描述,旨在描摹B市加油工的群像。同时,本文还会介绍加油工的日常生活,包括居住、伙食、休闲方式及其与社区的关系等方面,以更加立体地展现他们的真实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描述的内容涵盖了加油站的所有岗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即上文界定的“广义加油工”。他们既包括忙碌在车流之中、提枪加油的劳动者,也包括站在收银台后、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员。
    关键词:
  • 嵌套劳动:加油工的劳动过程独具特征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作为一项针对职业人群的研究,加油工的劳动过程无疑是我们考察的重中之重。劳动过程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议题,也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方面。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揭示了劳资关系的对立,指出资方必然通过强化劳动控制以最大化地生产剩余价值,而这必然引起劳工的不满和反抗。由此出发,劳动过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就应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资方如何组织和控制劳动,以及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二是劳工如何抗争或为何合作,及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和伸张其主体性。过往的劳动过程研究以此为框架,强调回到劳动现场,以民族志研究为主要方式,探明劳资双方的策略,细致考察劳动过程中的制度、关系、结构和权力运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业的兴起,顾客对劳动过程的影响开始被研究者关注。服务业劳动过程的研究范式因顾客而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其复杂程度更进一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用工灵活化、商业模式多元化等趋势不约而至,传统劳动过程研究中针对单一工种、单一行业的民族志研究的统用价值似乎有所减弱。换句话说,如果每个行业的劳资互动模式都不尽相同、难以类比,且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劳动过程研究的意义是否要打折扣?我们在近年来的劳动过程研究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框架犹存,但解读方式似乎越发零散。在这个背景下,对加油工这样一个劳动群体的研究就仍然显得有一定代表性。因为,在各个行业商业运作纷繁复杂的当下,加油工的劳动仍然是高度标准化、同质化的。这个行业早已有之。它的服务面向社会所有阶层,劳动内容高度一致,甚至连所提供产品的价格几乎都是相同的。所以,选择加油工为调查对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研究过程中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价格因素)的不变或可控,更容易拨开其他因素的干扰,也更易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本文中,我们将细致介绍B市加油工的劳动过程。总的来说,加油工的劳动过程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正如我们在前文中的引子,加油工要在加油的同时向顾客推销非油品商品。其劳动内容不仅包括简单的体力劳动,还包含诸多脑力劳动、情感劳动的成分。为系统性地展示加油工的劳动过程,我们首先要介绍加油工的劳动空间,即工作场地和工作设备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
  • “做服务”:加油工劳动中的话语与霸权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前文中,我们提出了“嵌套劳动”的概念,并介绍了其共识生产机制和控制后果。资方之所以能够推动加油工参与到推销的赶工游戏中,主要凭借的是薪酬体制、内部劳动市场、舆论氛围营造等一系列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手段。这些讨论主要围绕劳资关系的维度展开,但不容忽视的是,加油工作为服务业从业者,其与顾客的互动构成了其劳动过程的重要维度。因此,在本章,我们将把目光转向加油站内的“劳客关系”,分析“做服务”作为加油站行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被建构、传播,并为加油工所灵活运用的。在加油站,劳动的“服务”属性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认知,“服务至上,顾客第一”是被广泛认可的理念。这种理念的传播根源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反映了国内服务行业的整体变迁,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程度加深有着直接关系。加油工作为服务理念的践行者,常常经受与顾客直接互动带来的压力与摩擦。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加油工时常受到顾客出于各种各样理由的为难,甚至辱骂或殴打。“我们是做服务的”,作为加油工面对顾客为难时不断忍耐、让步的理由,类似的话语在访谈中不断出现。这句话蕴含的意味是复杂的,有光荣,有辛酸,有愤怒,也有无奈。我们看到,加油工与顾客的关系充满张力。同时,这句话也映射出管理者霸权对加油工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本文围绕“做服务”这一加油工的核心话语展开讨论,对加油站的“劳-资-客”三方关系的运作机制进行剖析,尝试探讨如下问题:服务的理念在加油站行业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形塑加油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加油工如何从心理上应对顾客的为难,如何从情绪上处理与顾客之间关系的张力;加油站行业管理者如何管理加油工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从而形成了怎样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
  • 非创效任务:制度与政策对加油工的影响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在石化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中,除了办公室、财务等必要的行政部门外,大多数部门都要落实政府部门的工作要求。如果说创效部门完成的是“创效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对应的就是“非创效业务”,其为下属加油站和加油工部署的相关工作就可称作“非创效任务”。那么,一座加油站要完成哪些“非创效任务”?给加油工带来了哪些“非创效”的劳动?对加油工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中,笔者将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
  • 公路货运业的冷链运输与调查方法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冷链运输”又称“冷链物流”,是指产品在售卖给消费者前,为保证质量与效用而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保持处于规定的恒温环境下的一种物流运输模式或系统。按照承运方式来划分,冷链运输又可分为航空冷链运输、铁路冷链运输、水路冷链运输与公路冷链运输。在我国,公路冷链运输在各运输方式中占比最高,达89.7%(数据截至2020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