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萌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女,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持、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情调研课题、青年基金课题、院重点课题、省部委及地方委托课题,以及欧盟、印度、英国、荷兰、挪威等国外合作或资助课题53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完成研究报告70多篇(章),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 “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发展战略研究
    李萌 潘家华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环境恶化趋势放缓,但由于历史累积的欠账,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尤其是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企求高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领域的挑战更为严峻,资源、生态正悄然取代资本和技术,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在各种压力形成的夹缝中前行,需要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快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为此,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环境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项目规划、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治理五大方面进行统筹设计。
  •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平就业制度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文章介绍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对中国就业制度由城乡割裂向城乡统筹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对农村劳动力城镇流动就业的影响,指出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统一公平就业,才能真正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力竞争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共进。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剖析了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建设面临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服务及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及综合配套改革仍需推进等问题。从就业管理、创业支持、职业培训、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统一公平就业制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 中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08年09月
    本文对中国民间组织的相关研究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和述评。从民间组织的特征和国外相关概念的对比,对中国民间组织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分析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起源与理论基础,将其发展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针对当前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探讨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未来走向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 “十二五”资源环境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评估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十二五”规划力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3个核心问题,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涉及28项量化考核指标,包括12个预期性指标和16个约束性指标。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有12项,其中11项为约束性指标,1项为预期性指标:耕地保有量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预期性指标,预期增长0.03,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累计增长3.1个百分点,从8.3%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累计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累计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为约束性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减少8%,二氧化硫排放减少8%,氨氮排放减少10%,氮氧化物排放减少10%;森林覆盖率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为约束性指标,目标是增加6亿立方米。
    关键词:
  • “十三五”资源环境改革和发展的内容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理念上升为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改革议题之一,并提出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并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为我国资源环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
  • 中国资源环境发展战略实施时间表路线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确保“十三五”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环境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项目规划、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治理这五大方面进行统筹设计。
    关键词:
  • 中小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本文讨论了如何以城市为载体,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首先提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其次谈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与启示,最后讨论了如何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
    关键词:
  • 发展城市绿色经济的战略选择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绿色经济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为必要内容,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促进经济合理成长为目标的一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及经济形态。中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不仅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近几年各地各级政府在城市绿色经济方面采取了众多具体行动,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但是仍面临着众多的障碍与挑战。文章提出,应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培育绿色增长源、加强市场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其他配套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城市绿色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 “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发展战略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环境恶化趋势放缓,但由于历史累积的欠账,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尤其是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企求高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领域的挑战更为严峻,资源、生态正悄然取代资本和技术,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在各种压力形成的夹缝中前行,需要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快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为此,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环境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项目规划、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治理五大方面进行统筹设计。
    关键词:
  • 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状况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是事关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工作进程、主要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户籍、就业、医疗、工资、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详尽呈现其保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农民工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路径的选择、配套机制的建设、相关制度的创新三大方面系统提出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思路与举措,以促进城市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