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敏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

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暂无内容
  • 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背景下的社区医养结合:困境与路径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日益严重,催生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专题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进展缓慢影响社区医养结合发展的进程。当前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本身也是困难重重,表现为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金来源匮乏、机构对医疗护理人员吸引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要完善我国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应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效能;依托老年人健康评估,结合分级诊疗体系区分目标医养结合机构职责边界;改变资金来源方式,创新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强化激励机制,增强社区医养结合医护人员自主权与积极性。
  •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与有效供给的政策思考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北京市作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排头兵和风向标,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分梯度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基于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演进,本文梳理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基本情况,从住房保障政策逻辑、保障性住房供应思路和结构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等方面总结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都是在充当房地产短期调控的工具,受住房市场波动及商品住房政策影响较大,既不是由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量决定的,也缺乏稳定的供应机制。对此本文提出,将住房保障制度嵌入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构建中,改变“相机抉择”的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 2004~2019年北京住房租赁价格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2017年以来,北京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将发展租购并举房地产市场作为北京住房长效调控机制的重要举措。为把脉北京租赁住房价格走势,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近五年来住房租赁市场价格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租金走势背后的成因。研究发现:2014~2019年,北京二手住宅租金指数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18年北京租金环比年增速为五年最高,呈“先涨后稳”态势;2019年北京租金价格整体相对平稳,核心城区与非核心城区租金走势分化。基于北京实际数据,宏观层面,北京租金主要影响因素为常住外来人口和房屋销售量。外来常住人口和房屋销售量增加1%,租金分别上涨1.68%和下降0.373%。微观层面,北京租赁中介金融化行为和租赁住房供求不平衡推高租赁住房市场价格,此外,北京房租随房价的同向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住房市场低租售比的市场化修复。研究最后提出了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稳定住房租金、落实北京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 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下北京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严重冲击,正常的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受到严重影响,营业收入剧减、刚性支出负担加重、本就存在的投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并威胁着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对此,中央及北京市政府及时出台专项政策,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力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本文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影响,从降税减费、降低成本、加强资金支持、发放优惠券等角度梳理总结北京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发布的支持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的各类扶持政策,同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政策存在正向的作用,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帮助企业渡过危机,但同时存在政策未涉及现有制度改革、政策精细化程度有限、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政策惠及行业有局限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积极引导社会、市场力量帮扶中小微企业,重点加强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补血造血”的救助措施,在帮扶的同时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丰富税收减免内容,完善并改进消费券发放的思路措施。
  • 北京市普惠托育发展现状与有效供给的政策思考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当前,育儿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早期照料难度大、女性职业发展受阻等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家庭托育困境、提高民众生育意愿,2019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普惠托育政策,推出一系列央地政策优惠包,助力全国各省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托育方案。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落实鼓励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成为重要内容,但总的来看,托育服务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北京市托育服务发展现状,查找目前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对“十四五”时期构建首都北京这一超大城市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反思。
  • 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改革对居民获得感影响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自2022年3月起,北京市启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及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开始执行新的政策。为把脉北京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关于门诊共济和个人账户改革的获得感情况,厘清改革的底层逻辑,本研究立足于北京市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微观数据,对代际(退休与在职人群)、不同群体(健康差异群体)之间主观满意度和获得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对政策参量变化如取消封顶线、家庭共济、个人账户划转金额减少、个人账户资金定向使用等主观评价差异较大,受在职/退休,以及主要经济来源是不是工资/退休金等因素影响显著。通过宏观数据和理论反思,研究认为,个人账户的结构性缺陷倒逼改革进程,通过存量改革推动医保、医疗、医药改革政策的系统集成是此轮医改的底层逻辑。并提出医疗保险涉及群体复杂,应客观看待改革对不同群体获得感的影响;政府需有效承担监管职责,谨防改革方案落地后的“道德风险”;强化配套措施和改革实效,进一步探索参保职工家庭共济落实等政策反思。
  • 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发展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大力发展养老助餐服务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措施。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养老助餐领域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完善、覆盖范围较广,发挥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本报告在总结十余年来北京养老助餐服务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这一民生政策实践当前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限制与难题,并对政策进行反思:进一步探索助餐机构持续运营的财务机制;进一步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真正落地;强调多元协同、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