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羚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1966年8月生,布依族,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政治学、社会学、政党政治、政治社会学、社会学史、文化社会学和基层治理研究。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社会学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成都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评委。独立承担3项省社科规划课题,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毛泽东思想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多项对策建议被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采纳,获得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规划奖三等奖2项。主要代表作:《城乡统筹视角下基层党建新格局》《贺麟及五凤村落的社会学发现》《费孝通乡土中国及现代价值》《李安宅民族社会工作历史遗产与开发研究》。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5)
    张雪梅 黄进 张祥荣 李羚 副主编 ; 郭晓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5)》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系列报告,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成都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相关专家撰写的关于四川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专题篇和附录组成,包括四川社会发展形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体制、社会工作发展、社区细胞工程建设、街道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民族地区生态发展与社区治理,留守儿童、青少年边缘人群犯罪因子调查、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行为及社会接纳现状、网络舆情研究、农村家庭养老、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进展等方面内容。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2013~2014年四川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治理的各领域进展情况、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深入分析,并对2015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2014年是四川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四川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按照“法治四川”的新要求,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和常态化的新常态思路稳步推进。四川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公共服务制度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得到有序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有效改善,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以群众参与为主体的社会治理新途径,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稳步推进。该书全面盘点了四川社会治理发展与治理现状,解读四川社会发展大势,探析了四川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创新性实践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川社会发展基本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四川经验。但不可否认,四川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仍面临着城乡发展失衡、民族地区社会矛盾多、人口规模持续增大等带来的巨大压力。今后四川社会发展仍将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部署,持续不断改进四川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推动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和实践,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四川社会安全有序、充满活力。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7)
    张雪梅 张祥荣 副主编 ; 李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7)》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省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撰写的关于四川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本书共收录文章19篇,分为总报告、治理篇、实践篇、借鉴篇四个部分,不仅从社会治理的内容和体制机制上讨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对政府职能、公共服务购买、社会组织建设、公共卫生、养老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群团组织建设、未成年保护、社会保障和基层民主协商等方面进行研究,还结合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经验研究,探讨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重大问题。本书注重案例研究,对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社区居家养老、城市义务教育、女性就业、养老保险、社区营造等。四川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深入发展的过程,有许多社会治理经验。但不可否认,四川社会治理依然面临着户籍改革、社会分层加剧、城市就业不足、文化观念和组织诉求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实施社会建设的难度,给构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进一步提高四川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水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治理激活社会发展,我们期待着四川社会治理在创新研究中不断获得好的进展。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四川社会治理工作方式,不断推动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全面调动社会保障、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四川社会安全有序、民生发展、充满活力。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6)
    张雪梅 张祥荣 副主编 ; 李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6)》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省市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及社会组织人员撰写的关于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发展的研究成果。本书共收录文章22篇,分为总报告、治理篇、实践篇三个部分。书中不仅从城市类型和体制机制上讨论了社会治理的关键问题,着重对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城市社区基金会、安全社区、智慧城市、幸福家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城市社会治理需求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转型的艰巨性和重要性。通过讨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老龄化、业委会、群团组织、女性就业、青少年城市融入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结合国外城市社会治理的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书注重案例研究,对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化,如城市养老、大众创业、旧城改造、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参与式社区治理及社区共治。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工作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不可否认,四川城市社会治理依然面临着如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聚集密度很高、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较大、社会群体的分化及贫富分化突出、文化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实施精细化社会治理的难度,对构建共建共享城市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进一步提高四川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水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城市社会治理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城市社会治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试验田,我们期待着城市社会治理在创新研究中不断获得好的进展。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工作方式,不断推动城市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四川城市社会安全有序,民生发展、充满活力。
  • 2020年重大疫情对社区发展治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成都华阳街道为例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有效性是当前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总体来说,社区治理成为促进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优势,不仅为防疫提供了组织体系、干部队伍,还为社区提供了社会资本,促进了社区防疫的效能,也拓展了社区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需求。社区发展治理如何适应城市治理公共性、人民性和精细化新需求?关键在于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街道(乡镇)党建引领社区协同治理新机制;促进社区共同体社会网络建设;加快城市社区治理专业人才发展。
    关键词:
  • 2014年四川社会治理体制发展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涉及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及社会诚信机制。最关键的是要突破政社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从四川的实践来看,经历了以民生为主题的社会管理创新、以公共服务为主题的创新、以社会组织发展为主题的社会治理创新。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社会治理类立法存在突出问题;各地社会治理探索大多具有局部创新、碎片化实践的特征,缺乏系统性;社会组织专业性和公益性不强等。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第一,深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第二,要倡导社会系统思维,整合现有体制和组织资源;第三,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第四,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关键词:
  • 2016年巩固拓展精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治理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小山村为例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本案例以凉山彝区小山村为样本,分析了精准脱贫后小山村亟待破解的4个基层治理相关难题:第一,集体经济的出路;第二,社会治理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城镇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第四,工作队服务社区的能力亟待在地化和生活化。结合小山村实际情况,本报告提出了巩固拓展精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与对策:加强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保护与开发彝族文化资源,深化民族地区社区教育,提升民族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引导传统地方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