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祥荣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乡村教育项目高级技术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心理顾问,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四川团省委、省青联、省学联、省少工委青少年工作决策咨询库专家。四川省妇联、成都市妇联、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与终身教育。出版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16部著作,获中国儿童书籍出版最高奖——“中国冰心儿童图书奖”、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7)
    张雪梅 张祥荣 副主编 ; 李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7)》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省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撰写的关于四川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本书共收录文章19篇,分为总报告、治理篇、实践篇、借鉴篇四个部分,不仅从社会治理的内容和体制机制上讨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对政府职能、公共服务购买、社会组织建设、公共卫生、养老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群团组织建设、未成年保护、社会保障和基层民主协商等方面进行研究,还结合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经验研究,探讨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重大问题。本书注重案例研究,对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社区居家养老、城市义务教育、女性就业、养老保险、社区营造等。四川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深入发展的过程,有许多社会治理经验。但不可否认,四川社会治理依然面临着户籍改革、社会分层加剧、城市就业不足、文化观念和组织诉求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实施社会建设的难度,给构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进一步提高四川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水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治理激活社会发展,我们期待着四川社会治理在创新研究中不断获得好的进展。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四川社会治理工作方式,不断推动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全面调动社会保障、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四川社会安全有序、民生发展、充满活力。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6)
    张雪梅 张祥荣 副主编 ; 李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6)》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省市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及社会组织人员撰写的关于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发展的研究成果。本书共收录文章22篇,分为总报告、治理篇、实践篇三个部分。书中不仅从城市类型和体制机制上讨论了社会治理的关键问题,着重对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城市社区基金会、安全社区、智慧城市、幸福家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城市社会治理需求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转型的艰巨性和重要性。通过讨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老龄化、业委会、群团组织、女性就业、青少年城市融入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结合国外城市社会治理的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书注重案例研究,对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化,如城市养老、大众创业、旧城改造、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参与式社区治理及社区共治。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工作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不可否认,四川城市社会治理依然面临着如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聚集密度很高、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较大、社会群体的分化及贫富分化突出、文化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实施精细化社会治理的难度,对构建共建共享城市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进一步提高四川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水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城市社会治理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城市社会治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试验田,我们期待着城市社会治理在创新研究中不断获得好的进展。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四川城市社会治理工作方式,不断推动城市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四川城市社会安全有序,民生发展、充满活力。
  • 四川省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高速和高质量的城镇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国家整体繁荣昌盛的方向。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保证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呈断崖式下滑,是一个现实且急迫的问题。在2020年全国达到60%左右城市化率的大前提下,本文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四川如何实现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双优发展。四川2017~2018四川乡村教育整体良好,但挑战和机遇并存,问题与发展空间都较为突出。某些特色和亮点较为有价值性和成长性,如“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推动的“文轩教育‘太阳星公益行动’乡村教育圆梦计划活动”等。在分析一般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1)调结构、强基干、探索乡村教育就近取材的实现模式;(2)拓宽优质教育资源流向乡村的渠道;(3)探索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由全省统筹的实现模式;(4)加快制定规范的课后服务落地方案,逐步缓解留守学生问题的负面效应等具体的建议。
  • 成都市城市困难职工状况调查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研究主要针对成都市困难职工的现状展开调查。在摸准基数的情况下,认为成都市困难职工具有三大共性特征和七大新考验。其中,七大新考验分别是:(1)“暂时性困境”有滑向“长期性困境”的新可能;(2)“保障性质”的帮扶制度如何向发展性质的帮扶制度转变,是城市治理的新考验;(3)如何从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经济帮扶转变为持久有效的上层建筑帮扶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要求;(4)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是城市困难职工帮扶的新压力;(5)如何引导困难职工将外归因变为内归因,是摆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面前的新问题;(6)市场原则和受者尊严是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制定的新领域;(7)城市民工可能成为未来成都市困难职工群体的新来源。本文还简要叙述了成都市困难职工帮扶的基本现状。
  • 四川省流动青少年的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四川是全国流动人口大省。近年来四川省在流动青少年关爱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四川省流动青少年城市适应和社会融入方面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描述;对四川省的流动青少年关爱工作进行了分析评估;总结了四川省流动青少年关爱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建设四川流动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