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少杰
机构:
个人简介:

安徽含山人,生于1953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暂无内容
  • 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与演化趋势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社会已经大规模崛起,不仅占中国总人口半数以上的社会成员成为网民,而且网络社会的交往行为、经验基础和群体形式都已呈现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特点,网络社会由此具备了充实的内容和清晰的结构。本文借鉴互联网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做了阶段划分和总结,并通过对微信群等网络群体的形成方式和活动特点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中国网络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感性化趋势。
    关键词: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生活在越来越广阔的层面上发生了深刻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人们的选择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然而,当我们说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时,仅仅说明人们的选择行为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并非说人们的选择行为实现了彻底转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如何认识两种选择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关系,是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 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化解风险型社会矛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反社会事件频发向社会提出严重警示。依据是否对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的标准可以将社会矛盾划分出风险型社会矛盾和常态型社会矛盾。风险型社会矛盾的存在有其制度性根源。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而开展的制度建设,应当兼顾制度建设的理性化和感性化,并努力实现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
  •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边缘化问题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城市社区建设边缘化是一个复杂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西方社区理论,指出中国城市社区的不同之处,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要突破单位制观念的限制,把社会职业群体及其专业活动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视野,要把社团建设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有效利用当代社会生活符号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和途径,拓展城市社区活动空间,同时以日常生活为基础,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实现有效文化整合与制度创新。
    关键词:
  •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边缘化问题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关键词:
  • 《婚姻的教育和民族匹配:基于ChatGPT的量化分析及文本生成》评审意见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婚姻的教育和民族匹配:基于ChatGPT的量化分析及文本生成》是一篇以ChatGPT对云南乡村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文本生成为基础,经作者修改提升而成的学术论文。从文章内容和技术报告介绍的情况来看,作者为提高文章质量做了很多努力,在文献导入、指标统计、分析评价、语言表述和观点论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论文质量在ChatGPT形成的文本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为有效利用ChatGPT开展学术研究、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做出了积极探索。就可以公开发表的标准而言,文章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文献考察中的某些内容以及该文作者做出的某些评论分析,表现出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了解不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