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强
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决策、对策论(博弈论)、模糊集理论与应用、非可加测度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8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著作5 部。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7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张强 何镜清 主编 ; 桑晓龙 王福军 涂成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2017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广州大学、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广州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联合编撰,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医疗卫生篇、社会保障篇、专题研究篇和民意调查篇等六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队、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社会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2016年,广州坚持民生为先的底线思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普惠共享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与服务管理创新,社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社会治理合力初步形成,在推行养老服务设施、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打造阳光政府与法治政府等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形成了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广州社会发展也面临着基层治理能力仍然薄弱、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养老服务体系严重滞后等问题。展望2017年,广州将坚持为民情怀、民生优先,发挥社会政策托底作用,持续推进社保体系创新与民生社会事业提挡升级,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安全体系,全民共享普惠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将迅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 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5)
    张强 郭艳华 副主编 ; 朱名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广州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广州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因此,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依然重要,对广州加快实现新型城市化意义重大。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在回顾和总结2014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5年农村发展形势进行判断,提出2015年广州农村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第二部分是改革发展篇。主要就促进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分析、广州发展家庭农场、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专题研究篇。主要就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壮大广州本土乳业发展、发达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广州市农村住宅建设与管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农村地区校车管理等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是调查分析篇。主要就广州市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广州市农业生产情况、广州市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广州市贫困地区农民收支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6)
    徐柳 张强 主编 ; 孙柱 王婵娟 叶兴仁 涂成林 副主编 ; 邱服兵 涂敏霞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6)》由1篇总报告和11篇专题报告组成。本书从穗港澳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法律意识、科技观、发展观、婚恋家庭观、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社会信任、组织认同、幸福感等11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比较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穗港澳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差异,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穗港澳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发现,大部分穗港澳青年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重视家庭和朋友;均重视自致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广州青年最明显。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穗港澳青年均有较强的男女职业平等意识,港澳青年职业平等意识显著高于广州青年;在择业动机上,广州青年更加注重寻求工作中的个人发展机会,港澳青年则更加重视工作的稳定性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对道德与法律意识的研究发现,港澳青年对各种违德行为的接受程度高于广州青年,对各种有违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有着更高的开放度。三地青年科技观均积极正面,其中广州青年积极响应程度最高,对科技不良影响担忧最少。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大部分穗港澳青年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优先,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增速牺牲环境。在择偶观上,广州、香港青年均看重对方的性格,澳门青年较重视价值观;三地青年均认为“一个家庭两个孩”是理想的家庭模式;在性观念上,港澳青年对同性恋、卖淫、堕胎、离婚、婚前性行为等的接受程度均高于广州青年。在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方面,三地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更多表现为责任型的利他参与动机,但三地青年参与动机的具体选择各有侧重。在社会信任方面,三地青年对家人的信任程度最高,其次是熟人,对网友的信任度最低;广州青年对家人的信任程度高于港澳青年,港澳青年对熟人和网友的信任程度高于广州青年。在组织认同方面,穗港澳青年最乐于参与的团体是运动/娱乐团体、教育/艺术/音乐/文化团体、公益慈善团体;在参与率方面,广州青年的团体参与率最高,其次是澳门,香港最低。在幸福感方面,穗港澳青年在幸福重要程度排序与愉快感上存在地域、文化、心理差异,港澳青年安全感认可度均超过广州青年。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穗港澳三地经贸往来和经济互嵌的不断深化,三地青年的价值观呈现一致性;与此同时,受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穗港澳青年的价值观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三地青年价值观的差异性,本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三地青年形成健康合理价值观的若干建议。
  • 2018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张强 何镜清 主编 ; 桑晓龙 王福军 涂成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2017年广州继续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推进普惠共享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建设与服务管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构建了各类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不断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在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等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广州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基层治理能力薄弱,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教育、养老等服务体系滞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望2018年,广州将坚持民生优先,发挥社会政策托底作用,继续完善全民共享普惠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在提升就业质量、优化人才环境、有序更新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康广州建设、社保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 2016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陈怡霓 杨秦 张强 主编 ; 桑晓龙 王福军 涂成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6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联合编撰,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书由总报告、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篇、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篇、社会治理篇、社会保障篇、社情民意篇和专题篇七个部分组成,会集了广州科研团队、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社会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指出,2015年广州在养老服务设施、社会组织、法治政府等经济保障、社会治理若干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形成了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监管日益强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日渐成熟,市民安全感继续增强。与此同时,广州社会发展也面临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社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群体性事件继续增长的问题,并且出现了“互联网+”等新问题。展望2016年,广州市将以改革贯穿民生与社会建设领域,继续实施民生财政,突出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群众。
  •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7)
    徐柳 张强 主编 ; 孙柱 王婵娟 叶兴仁 涂成林 副主编 ; 邱服兵 涂敏霞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7)》由一个总报告、十二个专题报告组成。全书从广州青年的人口发展、教育与学习、价值观、身心健康、就业、参与、婚恋、消费、互联网运用、发展环境、闲暇娱乐生活、预防青少年吸毒12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人口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详细勾勒了当代广州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特征,真实反映了广州青年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最近5年,广州青年人口总量减少,青年人口总体生育水平呈上升趋势,“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效果明显。在教育与学习方面,广州青年对学历的期望较高,较看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价值观方面,广州青年的幸福感较强,健康、婚姻、事业和经济基础成为广州青年判断幸福感的四大基础性标准。在身心健康发展上,广州青年亚健康状况下降、极端消极行为减少,健康隐患呈下降趋势。在就业方面,进“体制”工作是改善现状的首选,“薪酬待遇偏低”是青年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广州青年政治表达热情保持积极向上态势,社会组织参与动机多元,对自身发展需求更明显。在婚恋观方面,广州青年择偶标准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道德品质、性格和相貌;广州青年首次恋爱和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存在性别差异;绝大部分广州青年希望一个家庭生育一儿一女。在消费方面,2010~2016年广州青年收入持续增长,但消费信贷意愿有所减弱;网络支付已成为其主要支付方式。广州青年上网时间日益增长,网络语言和行为盛行,首次上网年龄趋向低龄。在闲暇娱乐方面,青年闲暇生活的内容和场所具有多样性,互联网成为青年休闲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在预防青少年吸毒方面,广州吸毒青少年初次吸食年龄偏低,吸毒者多为无业或无固定职业者,吸食毒品品种呈现多样化与新型化特征。从整体上看,广州青年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亟须推动青年发展路径的正确规划,重视价值观培养,提升青年政治素养,拓展青年社会参与渠道,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构建良好的青年职业发展平台,创建良好的青年政策环境,打造以青年为本的服务体系。
  • 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4)
    梁雄文 邱服兵 涂敏霞 执行编辑 ; 魏国华 张强 主编 ; 安建国 孙柱 涂成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4)》由一个总报告、八个主题报告、六个专题报告组成。本书从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志愿者发展变化、志愿服务组织现状、大型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制度机制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以及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反映了1987~2013年广州志愿服务整体状况。全面盘点了广州志愿服务历史与现状,解读志愿服务发展大势,探析了志愿服务对社会建设的创新性影响。
  • 2014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姚森隆 刘冬和 涂成林 副主编 ; 陈怡霓 杨秦 张强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2014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编,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社会事业篇、社会工作篇、社情民意篇五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社会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整个2013年,广州坚持民生为先,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普惠共享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广州市社会发展态势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文教医卫诸项事业实现了重大跨越,民生福利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社会组织发展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2014年,广州市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锐意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将在继续提升民生福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态势。
  • 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壮大广州本土乳业的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本文全面分析了广州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意义,阐述了广州实现牛奶战略目标的差距、条件和路径,提出如下发展对策:加大落实国家支农强农政策,规划设立广州养殖保护区;进一步细化牛奶自给率战略,明确提出全市最低存栏保有量标准;适量划拨市属林场资源,多途径解决风行奶牛养殖用地;加大对乳业龙头的财政扶持,支持风行乳业扩能;鼓励乳业龙头混业经营,实现“以主拓副、以副稳主”的良性循环;支持风行发展集团加快并购和“走出去”,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打造乳业“广州标准”。
    关键词:
  • 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广州市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图表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本部分是关于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广州市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图表,主要包括广州市农村户数与人口;广州市农村从业人员;广州市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率;广州市农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广州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广州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广州市耕地及水产养殖面积;广州市牛奶、畜禽和水产品产量;2014年广州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2014年广州市农村常住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广州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和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等12项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了1978年以来广州市农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 全球志愿服务发展前沿:发展定位与价值测度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关键词:
  • 广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回流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本文对广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农村转移劳动力表现出男性和整劳动力居多、年轻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等人口特征,而从就业特征来看,表现出非农化程度较高、务工期限较长、以就地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之所以会选择回流,既有宏观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劳动者个体方面的原因,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行动路径——基于典型案例的探寻(2015~2017)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随着社会治理创新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组织不仅成为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也顺应全球发展趋势逐步走出去参与国际发展,为践行“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贡献。为此,本文试图全景式勾勒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现实意义和既有形态,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人道援助使命、组织自身战略和国家政策响应成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形成相应的行动路径。本文最后探讨的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可供未来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相关政策部门借鉴。
    关键词:
  • 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面对全球治理新格局,中国正积极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作为中国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需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化视野来思考志愿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出去”的战略定位。为此,本报告对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梳理。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整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和挑战,需要结合微观视野和宏观视野,进行制度创新及相应的技术突破,协同推进我国国际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内地与港澳水路运输规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本文主要是对内地与港澳水路运输规制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
  • 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组织参与——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芦山地震的演进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灾害应对一直是中国公共治理体系的重大挑战,需要政府、私营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应对不仅昭示了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对的兴起,也有效促进了中国社会体制改革进程。2013年的自然灾害应对中,尤其是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对的体系呈现出政社合作制度化、社会组织应对进一步网络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等五大特点。这一系列实践进展不仅为多元参与的灾害治理体系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社会组织的广泛发展、创新以及中国社会治理摸索了经验。本研究将对此进行动因的初步探寻,并对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进一步展望未来灾害治理中的社会参与发展图景和演进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