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侯小伏
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个人简介:

女,山东威海人,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发展、社会治理。主要研究成果:《打开另一扇门:中国社团组织的现状与发展》(专著)、《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国家能力建设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论文)、《以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论文)、《社会项目与民主、平等及经济增长》(论文)、《山东省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社会支持条件》(论文)、《集体消费理论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论文)、《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论文/合著)、《社会保障满意度评价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合著)等。

  • 山东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
    侯小伏 主编 ; 陈建伟 闫文秀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本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2020年山东蓝皮书系列之一。2020年山东蓝皮书·社会的主题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和可行路径,是内需型增长、创新型增长、公平型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本书认为,2019年山东省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具备鲜明特点,取得明显成就。一是在战略部署上,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二是在整体推进上,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三是在重点突破上,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聚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痛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保障的精准度。四是在保障措施上,着力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流程再造改革,促使公共服务经办实现了提质增效。本书认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新旧动能转换处于胶着期背景下,山东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如下挑战: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滞后,亟待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疫情对就业产生巨大冲击,迫切需要以更扎实的服务保就业保民生;社会保障服务需要兼顾重点与全面、常态与非常态,协调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疫情防控凸显了地方在公共治理上的弊端,数字化治理工具在抗击疫情时“临危显效”,这对政府公共服务善用工具、善于作为、智慧治理、精准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疫情考验了公民的公共意识、自律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公众对“生活治理”提出了新期待,对政府以更强定力、更多智慧、更实举措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本书提出,2020年推动山东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应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其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和保障支撑作用;二是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聚焦聚力破解群众满意度低的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三是应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以“流程再造”为牵引,善用数字化工具推动公共服务延伸扩面、提质增效。
  • 2013~2014年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2013年是山东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改革登记管理制度,政府职能转移下放和取消审批权,开展社会组织评估,限期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这些改革措施使社会组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其面临的人才、资金、信任等困境仍未完全消除。2014年应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资助,建立与“宽进”制度紧密衔接的“严管”制度。
    关键词:
  • 山东民间组织报告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民间组织呈现总量小幅增长、整体结构和布局逐渐优化的良好态势,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当数量的行业协会行使参政、自律、协调、服务、代表的职能,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政府对行业协会改革的推动和行业协会勇于开拓创新是其能够充分行使职能的重要制度保障和内在动力。山东省民间组织数量多,基层民间组织发育较充分,社会团体的建设较为规范,与管理部门的关系较为融洽,民间组织管理密切配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敢于开拓创新,管理规范,善于抓典型示范促整体发展,但同时存在着依附性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重登记轻管理、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
  • 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及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早在201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便开拓性地开创了山东省内特色小镇建设的先例,2016年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创建特色小镇的目标,并对创建标准、内容、程序、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进行了布置。全省各地抢抓机遇,迅速反应,依托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按照产业集群理念做足拉长产业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大企业担任小镇建设运营的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将周边景区建设纳入小镇整体规划,充分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与历史传统,农民社会福利改善的效果得到初步体现,创新创业的氛围正在小镇形成。但特色小镇建设仍面临和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资金、土地、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桎梏。本部分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进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2017~2018年山东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2017年山东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社会稳定五大“攻坚战”,将经济结构性改革与推进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全省转型调整加快升级,经济增长提质增效,民生领域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快速推进,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密扎牢,省标以下83.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然而,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也存在若干风险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2017~2018年山东省社会保障现状与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2017年山东省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有序,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将制度的统一性与化解历史矛盾防止产生新的利益不平衡紧密结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得到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试点基础上全省推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基本完成,社会保障有效地发挥了稳增长、促民生的作用。但具有普适意义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还没有实现人员的全覆盖,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依然不足。新时代新矛盾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需求,2018年社会保障工作应着力在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流动性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为全省创新、持续和领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2019年山东省乡村振兴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山东省率先行动,科学设计,编制出台了“1+1+5+N”的乡村振兴政策规划体系,搭建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四梁八柱”。聚合资源,全面发力,启动“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模式、新经验。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机制,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分配到县。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呈快速发展之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激活要素资源。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高质量绘就“齐鲁乡村风情画”。开启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全面盘活农村闲散土地。聚焦培养好、引进来、沉得下、留得住,以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乡村治理,铸魂塑形乡村文明,促使支持乡村振兴的力量进一步凝聚。山东省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存在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农民增收的短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短缺的短板、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短板,需要在2019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以重点解决。2018年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好,2019年应以城乡融合和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规划进一步落地实施。
    关键词:
  •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2019~2020年山东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和可行路径。2019年,在战略部署上,山东省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聚焦“六个着力点”,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和共享水平;在整体推进上,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全面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促使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进一步靠近;在重点突破上,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聚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题痛点,使得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不断加强、保障精准度不断提高;在保障措施上,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和“流程再造”改革,促使公共服务经办提质增效。山东省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短板,影响全省高质量发展,一些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公共服务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进,服务质量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政府高质量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亟待加强,保就业保民生的要求更加迫切,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智慧治理和善用数字化治理工具的能力仍需加强,城市化质量亟待提升,等等。2020年应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发挥其目标引领作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群众满意度低的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以“流程再造”为牵引,善用数字化工具推动公共服务延伸扩面、提质增效。
    关键词:
  • 2019~2020年山东省社会保障的新成就、问题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社会保障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山东省尽力用情做好社会保障:降低社保费率,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织密社会保障网,开展医疗保障领域打击欺诈骗保行动;在就医购药方面实行“一卡通行”,深化社保“一次办好”改革,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满意度。2020年,社保扩面应从简单追求速度转向重视风险较高和最需要覆盖的法定参保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后的基金收支矛盾,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脱贫攻坚应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基础上,适时建立减少相对贫困的社会保障机制,创新管理机制,以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质效。
    关键词: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山东社会建设新征程——“十三五”山东省社会形势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8月
    “十三五”山东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进展。省定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提前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新型城镇化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居民消费升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能力水平稳步提高,党的领导优势、体制机制优势转化成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织密的社会治安网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有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创新实现了活力与有序的统一。但山东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对基层问题的回应不足,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从社会结构变迁角度看,“十四五”山东社会建设将会呈现五个新趋势。面向治理效能、民生改善“走在前列”的社会建设目标,山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应特别注意提高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服务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来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公平统一、可持续为导向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动力源作用,加快建设健康山东,以养老服务体系再构、政策向农村老人倾斜、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乡镇扩权赋能,加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
    关键词: